明明有個非常不好的習慣,他特別喜歡挖鼻孔,家長怎么勸說都不聽,有天早晨起床后媽媽發現他的鼻子變得特別紅,輕輕一碰就疼得厲害,趕緊把他帶到醫院,經過檢查醫生告知他患了鼻前庭炎。
鼻前庭炎是指發生在鼻前庭皮膚的彌漫性炎癥,中醫屬“鼻疳”的范疇,主要是指前鼻孔附近皮膚反復發生的紅腫、糜爛、滲液、結痂、同時伴有燒灼或瘙癢感。反復挖鼻等動作容易導致鼻前庭皮膚損傷誘發鼻前庭炎,表現為鼻孔及周圍疼痛,碰觸時明顯。
據說,91%的人都會挖鼻屎,而剩下的9%可能也在悄悄地挖。
那么問題來了……什么是鼻屎?它從哪里來?到哪里去?
鼻屎就是鼻腔分泌物凝固形成的,人的鼻腔功能之一就是分泌大量的粘液,我們的呼吸系統布滿粘液,可以把吸入的空氣加溫、加濕、凈化,因而鼻屎被稱為內置的空氣凈化器。正常人24小時要分泌500~1000毫升的粘液,大部分粘液會流向后鼻孔進入咽部,回到體內,正常狀態下感覺不到,少部分在鼻腔內和灰塵結合變干燥時,就成了我們口中所說的鼻屎。如果環境濕度變化,或者因為季節性過敏導致粘液增多,就會產生鼻涕。
鼻腔內部的皮膚和黏膜比外面的皮膚更脆弱,一旦破潰結痂,讓人感到不舒服,然后又去挖,導致傷口破裂,結出更大的痂,然后又挖……這是一個惡性循環。有時鼻屎可能會堵的很多,從而影響了呼吸,或者感覺鼻癢,于是就會情不自禁的去挖鼻子。你越挖,鼻屎越多,挖鼻子就像西西弗斯推石頭一樣,無休無止。
雖說挖鼻事兒小,給健康帶來的危害還是不小的:一、容易摳掉呼吸道的第一道屏障——鼻毛,鼻毛對吸入的空氣具有過濾作用,對進入鼻腔的異物具有阻擋作用,經常挖鼻孔,容易導致鼻毛脫落,破壞保護屏障。二、鼻中隔區有著豐富的血管,是潛在的出血區,受到輕微的外傷就會引起鼻出血。三、挖鼻孔容易使鼻腔受損,導致感染,引起鼻前庭炎,鼻孔及周圍皮膚變得干裂、疼痛,形成紅腫。四、影響鼻腔內黏膜的狀態。會導致鼻腔內黏膜變得脆弱敏感,稍有刺激就容易出現打噴嚏的情況。五、人體鼻部靜脈與顱內靜脈是相通的,挖鼻時,如果手部的細菌引起鼻腔感染,鼻部感染灶的致病菌可以通過靜脈進入顱內,引發致命的顱內感染。
最后給家長們推薦一本書《不許挖鼻孔》,如果你也在為孩子愛摳鼻子而苦惱,不妨和孩子一起讀讀這個趣味十足的故事吧,讓孩子在輕松幽默中了解摳鼻子的嚴重后果,更讓大人在哈哈大笑中釋放對摳鼻子的恐懼焦慮。丟掉焦慮,放下說教,在輕松愉快的情緒里,更容易向孩子傳遞”不許“的信息哦!
作者:中國中醫科學院眼科醫院耳鼻咽喉科 王娜(主治醫師) 劉勇剛(主任醫師)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