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現場成交13.67億元!海南冬交會有哪些“爆款”?

            2021-12-21 08:49:44     來源:人民網(北京)

            12月的海南瓜果飄香,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19日,2021中國(海南)國際熱帶農產品冬季交易會落幕,本屆展會現場交易額達13.6741億元。

            冬交會已連續舉辦24屆,是海南優質農產品展示、推介和交易的重要平臺。江楠鮮品公司帶著22種瓜菜參展。在該公司展位,展出的絲瓜、苦瓜、西紅柿等產品個頭飽滿、顏色鮮亮。

            這是2021年中國(海南)國際熱帶農產品冬季交易會現場(12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冠宇 攝

            “別看這些品種平常無奇,但都是百姓離不開的‘家常菜’。”該企業負責人曾志雄介紹,連日來,企業和多地供銷系統、區域性電商達成合作意向,將通過從田間直達商家的“無倉供應鏈”降低成本、減少損耗,將新鮮平價的海南瓜菜銷往全國。

            在傳統銷售渠道之外,各地消費者還能通過訂制服務,嘗到海南瓜果菜的“第一口鮮”。在喜禾農場展館,網紋蜜瓜、紅心火龍果等水果任意試吃,讓觀眾大飽口福。該企業推出的“十二星座會員卡”一次下單、一年配送,讓消費者每月吃到應季優質水果。

            “農場一頭連著海南豐富的熱帶水果資源,一頭連著全國16萬會員。”喜禾農場總經理周金枝介紹,農場結合產地優勢在海南打造了16個合作種植基地。隨著會員快速增長,農場正繼續拓展“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種植聯盟。

            觀眾在2021年中國(海南)國際熱帶農產品冬季交易會上參觀拍攝展出的楊桃瓜(12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冠宇 攝

            海南冬季瓜果菜陸續上市,正源源不斷運往各地。除了傳統大宗優勢農產品,一批“新奇特”產品借勢冬交會打開市場,成為新的“爆款”。

            被譽為“樹上哈根達斯”的冰淇淋果、重達40斤的楊桃瓜……盛大現代農業公司帶來從國外引進的數十種熱帶特色水果,令人大開眼界。公司已從國外引進400余種名優熱帶水果,其中50個優選品種正在產業化推廣。

            依托得天獨厚的氣候優勢,海南成為全國重要“菜籃子”“果盤子”。但由于傳統品種更新換代不足,國內外同類產品競爭激烈,農產品價低賣難現象偶有發生。近年來,海南各地紛紛開發“小而美”的特色農產品,滿足多元化消費需求。

            觀眾在2021年中國(海南)國際熱帶農產品冬季交易會參觀(12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 羅江 攝

            在三亞館,南田鴻洲共享農莊展出的田灣薏仁引起許多客商的興趣。產品在肥沃的河灘地上種植,生產全程不用農藥和生長調節劑,硒含量是其他地方同類產品的10倍。

            “與同品類產品約20元每斤的售價相比,田灣薏仁售價50多元仍供不應求。”該企業工作人員凌春喜說,企業通過參加冬交會與各地采購商、投資商達成合作意向,下一步將繼續擴大種植規模。

            冬交會現場訂單頻頻落地、商品銷售火爆,數字冬交會也讓廣闊商機加速“變現”。在本屆冬交會農商互聯云上對接會上,近三十批中外企業通過線上推介、供需對接,實現“云上”做生意、簽訂單。

            數字化辦展特色凸顯,參展商乃至種植戶隨時隨地直播帶貨,成為冬交會特殊的風景。今年7月,陳玉妹參加了海南省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開辦的農村電商培訓班,在本屆冬交會上“小試牛刀”。作為文昌錦山亞妹牛肉干的品牌創始人,她介紹自家產品如數家珍。17日上午,她開播兩小時就拿下2萬多元的訂單。

            已參加10屆冬交會的她表示,自己生意越做越大離不開冬交會的影響力。從起初的手工作坊生產、推車沿街叫賣,參加冬交會讓她賣出了更多產品;隨著經營規模擴大,她逐步購置現代化加工設備并注冊品牌,冬交會又幫她對接全國大型采購商。對她而言,如今在展會直播不為賣貨,而是想借助冬交會流量擴大品牌影響力。(新華社記者羅江)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