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漢文帝霸陵被發現|漢文帝陵墓為啥沒封土?

            2021-12-15 07:49:33     來源:人民網(北京)

            「本文來源:華商網」

            漢文帝的陵墓為啥沒有封土?《陜西帝王陵》的作者、陜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王雙懷說,漢文帝劉恒的陵墓沒有封土,主要是出于防盜的考慮,其次也是為了彰顯節儉的美德。

            現在發現的叢葬坑文物,可能都是漢文帝在位時親眼所睹

            △江村大墓K15出土的部分彩繪著衣式陶俑

            王 雙懷教授說,漢文帝是個非常有名的帝王,他當了皇帝后首先是穩定政局,穩定社會秩序,輕徭薄賦,還采取了一系列移風易俗的措施,從而使漢王朝穩定下來逐步 發展。在這個時候其實已經開始為西漢的強盛奠定基礎了,所以文景之治的制度開創是從漢文帝開始,到漢景帝完成的。 西漢時期,帝王在繼位的第二年就開始為其修墳墓了。西漢一般是把每年國家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來修陵。說法是這個說法,其實達不到,但說明比較重視。國家 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來修帝陵,一般是皇帝繼位第二年就開始修了。漢文帝23歲即位,到46歲去世,他的陵墓修了22年。現在發現的叢葬坑文物,都是漢文帝 在位時親眼所睹。

            漢文帝希望陵墓修得堅固,張釋之的話讓他更注重節儉

            漢 文帝劉恒最初希望把自己的陵墓修得很堅固。選好墓址他去看了,很傷感,擔心將來他要死亡,害怕他的墓被盜。他說:“以北山石為槨,用紵絮斫陳漆其間,豈可 動哉!”意思是用石頭為槨,然后麻紵來加固,這樣就安全了。張釋之說:“使其中有欲,雖錮南山猶有隙;使其中亡可欲,雖無石槨又何戚焉?”就是說,你如果 在里面放了很多珠寶等好的東西,就是做得再好也會被人盜掘。如果不放重要的東西和金銀珠寶,別人就不會盜掘。后來漢文帝就想通了,就提倡給他修墳墓的時候 要節儉,不要改變地形,要“因山為陵”,不要起封土堆。這樣一來可以節省勞力,另一方面向世人表示,地宮里沒有什么值錢的東西,就可以起到防盜的效果。

            △陶窯遺址航拍

            臨死時說要用瓦器做陪葬,去世后七天葬禮就辦完了

            由于陵墓是事先修好的,所以漢文帝死了之后七天葬禮就辦完了,當時埋葬的時候有31000多人。而唐代帝王是死了之后才修陵,需要一年的時間,所以需要放一年才葬。

            漢文帝在臨死時說,要用瓦器也就是陶器來給他做陪葬,不要放金銀。但他死了之后,漢景帝在埋葬他的時候還是在里面放了金銀器的。所以他自己雖然提倡節儉,但實際上他的兒子為提倡孝道,沒有完全按他的意志來,在里面也放了很多東西,所以才會被盜了。

            漢 文帝以有德而著稱,在位時也的確是提倡節儉的,這在他的陵墓上也有體現。考古資料顯示,霸陵墓比其他漢陵要小一些,不僅沒有封土,而且地下的宮殿也比較矮 小。漢代帝王陵墓,邊長一般是400多米,霸陵只有390多米。應當說他是漢代最節儉的皇帝了,也可以稱得上歷史上最節儉的皇帝之一。

            沒有封土,其實是采用了西周“不樹不封”的方法

            過 去人們理解漢文帝“因山為陵”是把陵墓建在山里頭。其實是在一個高地土包上向下挖墓室,之后再把它填平,也就是采用了西周“不樹不封”的方法。但這樣建成 以后陵墓仍是有陵園的,叫“圣德園”,四面有門,門有闕,但里面沒有封土堆。西漢滅亡后,這個陵園沒人管了,門闕倒塌后就沒標志了,后來就找不到地方了。 因為文獻中說他是“因山為陵”,后人可能因此把位置找到了鳳凰嘴那一塊,認為那里是他的陵墓。其實那里可能是他的陵廟,因為人們經常在那地方祭祀,所以歷 朝歷代都認為那地方可能是他的陵墓。

            誤把鳳凰嘴當作霸陵,可能是把陵廟當成了墓所

            △世傳為漢文帝霸陵的“鳳凰嘴”

            陵 廟是陵墓的一個組成部分。古人事死如事生,把人死了之后的墳墓稱作陰宅,人活著的時候住著的宮殿和屋子稱作陽宅。所以帝王死了之后,其陵園里邊有寢殿、獻 殿。寢殿就相當于平時生活住宿的地方,供奉一些玩物;獻殿就相當于是辦公的地方;陵廟就相當于宗廟。建在帝陵附近的陵廟,里面就祭祀他一個人。西漢滅亡 后,霸陵地面建筑蕩然無存,宋代以后,人們找不到他的墓所,便在陵廟舊址祭祀他。時間長了,就誤認為那里是霸陵之所在。

            這次考古確定了文帝陵在今江村一帶。江村大墓東南就是竇皇后的陵墓,南邊據是他母親薄太后的墓,這和文獻記載也是比較符合的。所以這次的考古發現,可以說糾正了一千多年來文獻記載的一個錯誤。

            △霸陵陵區航拍全景(竇皇后陵、江村大墓發掘點、南陵)

            誤把鳳凰嘴當作霸陵,也是受到了文獻的影響

            對于為啥以前人們會把鳳凰嘴誤認為是霸陵,考古人員認為,也是受到了文獻的影響。

            陜 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馬永贏介紹,酈道元寫《水經注》時,就曾明確講漢文帝陵在白鹿原上,但沒有提具體地址。白鹿原這個地望太大了,整個范圍從藍田一直到 浐河邊上,30多公里。到了元代,學者駱天驤在其編撰的《類編長安志》中記述:“文帝霸陵在京兆通化門東四十里白鹿原北鳳凰嘴下”。這是考古專家目前能查 到關于霸陵具體位置最早的記錄。

            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曹龍介紹,因為畢竟歷史久遠,霸陵又沒有起封土,唐宋以來位置就可能已經發生偏差了。在元代駱天驤《類編長安志》說法之后,就有了好多石碑,可以說把大家誤導了很多年。

            華商報記者 馬虎振(陜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