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心挑選竹材,拿刻刀細細勾劃,蕭笛制作工坊里,姚茂順神情專注,一筆一劃雕刻著精美圖案。一根普通的竹子在他手中經過選材、制胚、雕刻等70多道工序后,就變成了音色清越優美、雕刻精致的玉屏蕭笛。
今年45歲的姚茂順是玉屏自治縣舞陽村村民,也是玉屏蕭笛協會的會長,因興趣使然,15歲時他就跟著爺爺學習簫笛雕刻工藝。18歲時,姚茂順已能獨立完成單支簫笛的制作。30年來,姚茂順在潛心研究傳承祖輩們簫笛雕刻技藝的同時,還將現代文化藝術元素融入蕭笛制作中,讓傳統技藝與現代文化融為一體。
玉屏蕭笛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近年來,該縣以推介蕭笛文化為契機,先后舉辦簫笛藝術節、簫笛學術研討會、簫笛之友節、簫笛制作大賽等活動,清晰打出了簫笛文化牌。姚茂順搶抓機遇,依托舞陽村2000余畝竹林基地成立簫笛生產原材料供應合作社,發動村民利用自家竹林入股分紅,不僅解決了玉屏簫笛生產企業原材料供應問題,還帶動了村民增收。
“讓簫笛文化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張重要名片是我追求的夢想。”姚茂順坦言,只有把簫笛文化與鄉村振興相結合,全產業鏈發展,讓村民共享發展成果,玉屏簫笛才能真正實現一簫一笛“琴瑟共鳴”。(圖/文 王秀芳、胡攀學)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