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據美聯社援引比利時安特衛普動物園消息,園內兩只河馬最近流鼻涕嚴重,經檢測確認感染了新冠病毒。這可能是全球首次出現河馬感染新冠病毒。
動物園獸醫弗朗西斯·維爾卡姆梅恩稱,據他所知,這是這一物種首次出現感染新冠病毒病例。先前報告感染新冠病毒的動物多為大猩猩和貓科動物。
而就在四天前,12月1日加拿大政府披露,近日首度在野生動物身上檢測出新冠病毒。加拿大環境與氣候變化部表示,國家外來動物疾病中心已于11月29日確認在三只野生白尾鹿身上檢出新冠病毒。目前,這些鹿看起來都很健康,沒有出現COVID-19的臨床癥狀。
加拿大首次發現野生動物感染新冠
今年9月蒙古國首次報告動物感染新冠病例,該國至少在7只河貍身上檢測到變異新冠病毒德爾塔毒株。而今年8月印尼也通報了雅加達拉古南動物園內兩頭珍稀動物蘇門答臘虎感染新冠病毒。目前,據不完全統計,已經有10種動物被證實可以感染新冠病毒,分別是家貓、狗、老虎、獅子、貂、雪豹、大猩猩、河貍以及最新發現的鹿和河馬。
盡管目前全球沒有數據表明動物可以將新冠病毒傳播給人類,但是新冠疫情對動物的影響卻是實實在在的。除了像人類一樣會產生發燒、流鼻涕等身體癥狀。新冠疫情對動物的影響更多在于生存環境的改變。
其中最典型的是,據《衛報》報道,受新冠疫情影響,泰國游人驟減,無人投喂的猴子由于饑餓而爭搶食物,甚至展開了幫派斗毆,導致交通堵塞。而在旅游勝地巴厘島上,美聯社則在9月初報道了當地人被饑餓的猴子襲擊的新聞。疫情的封閉也讓一些動物園面臨生存危機。
此外,據BBC報道,《Animal Biology》雜志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由于新冠疫情所產生的大量個人防護用品垃圾(主要是口罩),正嚴重威脅野生動物的安全,而且這種影響將持續數十年。
但影響并不只是消極的。由于疫情影響,人們更少外出,據澎湃新聞報道,通過對國內多家動物園狀況的了解,動物研究愛好者、《逛動物園是件正經事》一書作者“花落成蝕”的觀點是:沒有游客的打擾,對于動物來說不算壞事。而有的動物園方面也會趁封園期間對動物的生存環境做一些改善。從更深層次而言,新冠病毒在全球的流行,也讓人類更加認真審視人與自然、人與動物之間的關系。(李欣)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