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央視新聞】;
“深海一號”日產天然氣達千萬立方米
中國海油昨天(24日)宣布,我國首個1500米自營超深水大氣田“深海一號”,日產天然氣達到1000萬立方米,提前達到了設計產量峰值,實現氣田整體開發方案設計配產目標。
“深海一號”大氣田今年6月25日投產后,海上生產人員積極開展生產處理系統深度調試和工藝優化,加快天然氣產能釋放,目前,11口生產井全部開井產氣。
中國海油“深海一號”大氣田總監 雷亞飛:目前,“深海一號”氣田已進入投產以來的最佳狀態,達到產量峰值。所產天然氣通過環繞海南島、連通粵港兩地的海底管線,在香港終端、高欄終端、南山終端分別登陸后,接入全國天然氣供應體系,為保供增添“底氣”。
“深海一號”大氣田距海南省三亞市150公里,是我國自主發現的平均水深最深、勘探開發難度最大的海上超深水氣田。全面投產后每年將向粵港澳大灣區和海南等地穩定供應天然氣超30億立方米。
中國海油“深海一號”大氣田開發項目總經理 尤學剛:“深海一號”成功達產千萬立方米,為后續深海油氣田的開發生產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我們將以此為突破口,加快推動深水油氣田的勘探開發,助力綠色低碳轉型。
一分鐘帶您從空中領略“深海一號”的風采,戳視頻↓↓
我國已全面掌握超深水氣田生產運維技術
“深海一號”大氣田的水深達到1500米,如此深度的深水作業環境給氣田的設備調試工作帶來了極大的挑戰。“深海一號”大氣田的成功達產,標志著我國海洋石油工業已經獨立掌握了超深水氣田的生產運維的完整技術體系。
“深海一號”大氣田受水深條件控制,鉆完井作業面臨海床低溫、地層破裂壓力低、井控風險大等技術難點,技術難度和投入也呈幾何倍數增長。
中國海油“深海一號”大氣田水下系統工程師 陳國初:海底溫度低、管輸壓力大,從深水氣井里產出的天然氣極易在管線里生成“天然氣水合物”,一旦形成冰堵,堵塞管線,就將對氣田的安全穩定生產造成重大影響。我們自主開發設計了流動保障監測系統,保障了深水天然氣的穩定生產。
“深海一號”超深水大氣田采用全海式開發模式開發,整個生產系統由“半潛式生產平臺+水下生產裝置”組成,11口生產井的水下生產裝置分布在最大水深超過1500米、南北寬30公里、東西長50公里的海底區域。氣田的心臟“深海一號”能源站布置了超過200套處理設備及系統,常年駐留在南海1500米水深海域生產運行。
中國海油“深海一號”大氣田開發項目總經理 尤學剛:通過投產后的深度調試和工藝優化,我們掌握了一系列深水生產系統的調試、運維技術,總結出一套超深水氣田生產運維技術體系,為氣田產能持續攀升奠定了基礎。
舉報/反饋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