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熱鎮痛的小兒酚氨咖敏顆粒、抗炎鎮痛的丁苯羥酸乳膏,要下架了!
11月16日,國家藥監局發布公告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第八十三條等有關規定,決定自即日起停止小兒酚氨咖敏顆粒(涉及37家藥企)、氨非咖片(涉及13家藥企)、復方氨基比林茶堿片(涉及4家藥企)、氨林酚咖膠囊(涉及3家藥企)、氨咖敏片(涉及3家藥企)、丁苯羥酸乳膏(商品名:舒夫林和可潤,涉及2家藥企)、小兒復方阿司匹林片(涉及1家藥企)、氨非咖敏片(涉及1家藥企)等8個品種藥品在我國的生產、銷售、使用,注銷藥品注冊證書。已上市銷售的產品,由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負責召回,召回產品由所在地省級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監督銷毀或者依法采取其他無害化處理等措施。
共8個品種64款產品被注銷,其中,丁苯羥酸乳膏是抗炎鎮痛藥,是外用藥。其余7個品種的藥品均為解熱鎮痛藥,多用于發熱、頭疼等。
據《藥品注冊管理辦法》第八十三條,藥品再注冊申請受理后,省、自治區、直轄市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或者藥品審評中心對持有人開展藥品上市后評價和不良反應監測情況,按照藥品批準證明文件和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要求開展相關工作情況,以及藥品批準證明文件載明信息變化情況等進行審查,不符合規定的,不予再注冊,并報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注銷藥品注冊證書。
記者查詢這些藥品的成分發現,除了丁苯羥酸乳膏外,其他7個品種的解熱鎮痛藥,或含有氨基比林,或含有非那西丁,甚或兩種成分都含有。
“氨基比林和非那西丁均會帶來不良反應。”《問藥師》創始人、知名藥師冀連梅撰文表示,氨基比林能引起嚴重的粒細胞減少癥,導致免疫力下降,并引發各種感染。1938年,美國決定把氨基比林從合法藥品目錄中取消。在丹麥,從20世紀30年代起就完全禁用該藥。而現行的美國藥典(USP34-NF29)、歐洲藥典(EP6.0)、日本藥局方已經查找不到此藥。而非那西丁也曾是一種廣泛使用的退燒藥,1953年后歐洲許多國家,特別是瑞士、西德等國家發現腎臟病人大量增加。調查后證實這種腎病增加主要是服用非那西丁所致,這些國家采取緊急措施,禁止含非那西丁藥物出售后,這類腎病患者的數量明顯下降。
記者注意到,早在2013年,當時的食藥監局就對重慶辰龍制藥有限公司的酚氨咖敏顆粒(復方)和重慶迪康長江制藥有限公司的酚氨咖敏片(復方)的藥品批準文號進行注銷。(喬靖芳)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