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公告提示,老年消費者要提高消費風險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選擇正規渠道購買藥品,并認準保健食品標志購買適合自己的保健品。
該公告指出,我國老齡產業規模不斷擴大,老年消費侵權問題時有發生。需警惕不良經營者通過“神醫”“神藥”等包裝方式推銷假冒偽劣藥品,消費者應盡量選擇醫院、診所、藥店等持有《藥品經營許可證》、《營業執照》的正規場所(含電商平臺)購買藥品,檢查藥品批準文號(國藥準字號)、有效期限等,可在國家藥監局網站進行查詢、核實。
在保健食品方面,老年消費者應結合自己的身體情況選擇保健食品,同時應警惕醫療效果顯著的食品,可能存在非法添加藥品的情況,可造成健康隱患。建議在購買前先到正規醫院進行體檢,聽從醫生的建議。購買時應認準“藍帽子”保健食品標志,核對保健食品批準文號,可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網站特殊食品信息查詢平臺查詢。
目前,我國批準了2類保健食品,一是僅限于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的營養素補充劑,二是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保健食品。而特定保健功能可包括增強免疫力、改善睡眠、緩解體力疲勞、提高缺氧耐受力、對輻射危害有輔助保護功能、增加骨密度、對化學性肝損傷的輔助保護功能、緩解視疲勞、祛痤瘡、祛黃褐斑、改善皮膚水分、改善皮膚油分、減肥、輔助降血糖、改善生長發育、抗氧化、改善營養性貧血、輔助改善記憶、調節腸道菌群、促進排鉛、促進消化、清咽、對胃黏膜損傷有輔助保護功能、促進泌乳、通便、輔助降血壓、輔助降血脂等27項,且每種保健食品的保健功能一般不超過2種。
同時,該公告建議,消費者應按標簽、說明書要求食用,并注意避免同時食用同類的營養素補充劑。保健食品不能替代其他食品和日常飲食,不能代替藥物治療疾病,若存在身體不適要及時去正規醫院診治,不可完全依賴保健食品,以免貽誤病情。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