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于 文
“現在的中國已經不是20年前的中國”“中國想向國際社會傳遞自己的聲音,我們應努力聽取中方主張”——韓國外交部長官鄭義溶當地時間22日在出席美國外交協會一研討會時,被問及是否認同中國外交越來越“強勢”(assertive)時,做出如上回答。他的表態被韓國一些人抨擊為“在美國為中國代言”“袒護中國”。韓國外交部發言人23日對鄭義溶的講話做出澄清。
據報道,鄭義溶正在陪同韓國總統文在寅參加在紐約舉行的聯合國大會。22日,他在美國外交協會接受CNN著名主持人扎卡里亞的采訪,并接受現場和視頻觀眾提問。
“韓外長:中國開展‘強勢’外交理所當然”,韓聯社23日以此為題報道稱,扎卡里亞援引澳大利亞政府人士有關中國開展“強勢”外交的發言,鄭義溶回答稱,他不同意“強勢”這一措辭。韓國《文化日報》稱,鄭義溶表示,這“對中國來說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因為中國越來越強大,并希望在其外交政策中反映出來。
鄭義溶 圖源:人民視覺
韓聯社稱,當扎卡里亞將印太地區分為“支持中國”和“反中國”的國家集團,并將美國、韓國、日本和澳大利亞定性為“反中國”國家集團時,鄭義溶反駁說“這就是冷戰時期的思維方式,我不這么認為”。鄭義溶說,韓美同盟是韓國外交的主軸,中國是韓國最重要的經濟伙伴,希望美國和中國關系更為穩定。當被問到“是否應在中美之間做出選擇”時,他表示“我不這么認為”,“我們不會被迫做出選擇”。
《朝鮮日報》23日稱,鄭義溶的發言在國內引發爭議。一名韓國前議員在臉書上發文質問鄭義溶“你是哪個國家的外交部長”,稱其“在紐約擔當了中國代言人的角色”。《首爾新聞》23日稱,隨著美中沖突愈演愈烈,韓國的行動也受到關注,因此在討論敏感問題時需要更加謹慎。此外,因為鄭義溶22日還在采訪中表示,為了讓朝鮮進一步走向無核化,國際社會應緩和對朝鮮的制裁,并提供不敏感的人道主義援助,一些韓國政客因此還批評鄭義溶“似乎同時兼任南北外長”。
針對鄭義溶的涉華發言,韓國外交部發言人崔泳杉23日在記者會上解釋稱,鄭義溶并非指中國的強勢態度“很自然”,而是指中國在國際社會更積極發聲是很自然的事情。崔泳杉說,相關發言意在表達“隨著外交、經濟實力的日益增強,中國向國際社會更為積極地發聲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包括韓國外交部在內的政府官方立場很明確,即政府和外交部一貫堅持在韓美同盟的基礎上協調發展韓中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正值聯合國大會在紐約召開,中美關系話題格外受到關注。9月22日,中國駐美國大使秦剛應邀出席卡特中心和喬治·布什美中關系基金會聯合舉辦的線上對話會并發表演講,回答與會人員的有關問題。秦剛表示,正是在中美幾代領導人和各界人士共同努力下,中美關系才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是當前,美國一些人對中國的誤解、誤判卻在加深,其中最根本的一條就是把美中關系定義為民主與威權的對決,挑動意識形態對立。這是當前中美關系面臨嚴重困難的癥結所在。
秦剛表示,中美元首近日通電話,進行了坦誠、深入、戰略性的溝通交流,釋放出積極信號。“坦率地講,我擔心的是,美方以競爭定義中美關系,而美方競爭的方式往往是對抗,特別是在涉及中國核心利益的重大問題上。如果這一點不改變,將損害中方為促進中美互信與合作的努力。從國際關系史中我找不出一個例子來,即國與國的政治關系處在競爭甚至對抗狀態,但其他方面毫發無損。”
針對“美中是否開始協商重開成都和休斯敦總領館?”的問題,秦剛表示,面對美方悍然關閉中國駐休斯敦總領館,中方不得不對等反制,關閉了美國駐成都總領館。解鈴還需系鈴人。這個問題是美方單方面挑起的,要解決也需要美方首先采取行動。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