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人工關節、胰島素、中成藥集采陸續啟動,釋放了怎樣的信號?

            2021-09-18 10:42:34     來源:健康時報網

            9月份以來,繼人工關節集采在天津開標之后,備受矚目的胰島素集采和中成藥集采也已箭在弦上,蓄勢待發。

            資料圖片,曹子豪供圖。

            人工關節:平均降價82%,醫療機構報送采購需求的80%

            9月14日,國家醫保局組織開展人工關節集中帶量采購產生擬中選結果。本次集采擬中選髖關節平均價格從3.5萬元下降至7000元左右,膝關節平均價格從3.2萬元下降至5000元左右,平均降價82%。

            人工關節集采之后,不少骨科患者提出疑問,“在醫院只能用中選廠家的人工關節么?”

            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胡善聯告訴健康時報記者,此次人工關節集采首年意向采購量僅為醫療機構報送采購需求的80%,剩下的20%院內市場,則是為沒有中選的、今后可能出現的創新產品騰出空間。

            “從這一次人工關節的集采開標結果,集采在所謂的價格戰上正在逐漸變溫和,雖然也有報出地板價的企業,但是產品總體報價水平維持在了一個合理的價格區間范圍內。從這次集采來看,集采正在變得越來越理性、科學。”胡善聯說。

            胡善聯提到,集采規則科學化的另一個重要體現是,此次人工關節集采中采用了競價單元分組規則。耗材產品的情況比較復雜,跟化學藥品不同,難以進行一致性評價,因此探索適合耗材產品的集采規則非常必要。根據產品材質、企業供應能力、醫療機構采購需求形成A、B兩組,分組分層采購的規則下,產品的特質能夠更好地體現,醫保采購方能夠更好地從申報產品中挑選出優質優價的產品,這一科學分組競價的規則,可為未來的集采產品提供借鑒。

            胰島素:跨國藥企本土藥企同場競技

            上海陽光醫藥采購網對外發布《關于第六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胰島素專項)相關企業及產品清單的公示》,這意味著胰島素專項國家集采拉開序幕。

            從清單來看,10家企業中,諾和諾德申報有19個產品,囊括了其目前在中國上市的所有胰島素產品,數量位居第一。國內藥企包括甘李藥業、聯邦制藥、通化東寶、江蘇萬邦在內的7家企業一共申報了43款胰島素產品。

            珠海聯邦制藥一名不愿具名的相關負責人跟健康時報記者透露,“胰島素國采或許會加速胰島素國產替代的進程,特別是甘精胰島素品類,現在市面上的國產品牌甘精胰島素有望通過集采進一步放量。”

            此次國家首次胰島素集采后,胰島素價格能在醫保報銷的基礎上降多少?根據早前武漢胰島素集采試點探索的結果來看,武漢地區胰島素集采總采購量達1705690支,帶量采購合計金額約為 1.3 億元,部分中標胰島素類藥品單價最高降43%。

            中成藥集采面向獨家品種,千億市場面臨洗牌

            9月14日,廣東省藥品交易中心發布《廣東聯盟清開靈等58個藥品集團帶量采購文件(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稿》)的通知,這也是首個公開的圍繞中成藥集采的帶量采購聯盟。

            被納入集采名單的不乏一些上市公司的重磅品種。包括36個中成藥獨家品種,如以嶺藥業的連花清瘟產品、天士力的復方丹參滴丸都是銷售額超過20億元的重磅品種。

            “中成藥進集采是大勢所趨,國家此前在化藥上已經進行了五批的集采,各個方面都在逐漸成熟。中成藥的集采路徑和西藥不會有太大的差別,成效就看最后談判后的降價幅度是多少了。”昆中藥總經理楊承權在接受健康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集采后,現有中藥企業格局或許會被打破,會造成行業洗牌,加快優勝劣汰。

            今年8月,國家醫保局明確表示將從價高量大的品種入手,科學穩妥推進中成藥及配方顆粒集中采購改革。9月15日,國家醫療保障局表示,《關于結束中藥配方顆粒試點工作的公告》明確指出,中藥飲片品種已納入醫保支付范圍的,各省級醫保部門可綜合考慮臨床需要、基金支付能力和價格等因素,經專家評審后將與中藥飲片對應的中藥配方顆粒納入支付范圍,并參照乙類管理。

            集采仍處于積累經驗階段,配套機制仍需進一步完善

            “2018年至今,已實施五批國家組織藥品集采,中選藥品平均降價54%,集采藥品價格從國際最低價的2~3倍下降到與之相當的水平,節約藥品費用已達1500億元。” 9月9日,國家醫保局在一份政協提案答復函中表示。

            自高值耗材、胰島素、中成藥集采陸續啟動,加快集采擴圍,納入更多的新品種成為患者和市場關注的焦點。

            不過,在胡善聯看來,在實際的集采進程中,‘應采盡采’并不是目標,集采還是應該采取漸進式的分步驟推進方式進行,優先考慮市場競爭充分、采購金額高的品種,而對于剛上市或者剛進醫保的品種,可以為其留出一定的盈利的時間和空間,等到兩三年之后,其市場穩定了再啟動集采,時機會更加成熟。

            胡善聯告訴健康時報記者,目前的集采仍然處于積累經驗、積蓄力量的階段,當前國家集采已經覆蓋了218種藥品,但這還是不夠的,集采的品種還需要繼續擴大。按照計劃,2021年底可以達到500種藥品左右,可以基本涵蓋基本藥品目錄中的藥品。

            “毫無疑問,集采是醫保制度改革中值得肯定和堅持的方向。但是任何一個單一的政策都是無法產生長期的、普惠的影響的,在集采持續推進的過程中,集采的配套機制仍然需要進一步完善,比如如何協調多方意見,共同探索制定科學合理的價格機制,找到控制費用和鼓勵創新的平衡點,以及集采進一步壓縮帶金銷售的空間之后,如何提升醫務人員的獲得感等等。集采制度需要跟進多種配套措施,相互支持,才能夠最終使得患者收益最大化,真正有利于我們的民族醫藥工業的發展。”胡善聯說。(譚琪欣)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