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5日,廣州通報2例與境外輸入相關的無癥狀感染者病例。都共同指向同一家隔離酒店。
4日,廣州市越秀區通報,在對入境隔離酒店工作人員進行例行檢測中,排查發現1例新冠肺炎無癥狀感染者。結合核酸測序以及流調情況,徐某是在9月1日下午收集垃圾時,意外暴露造成感染。5日,作為徐某的密接,東海大廈的另一名工作人員診斷為新冠病毒無癥狀感染者。
隔離酒店收集垃圾為何會感染?隔離酒店垃圾收集存在哪些風險?
一次垃圾收集,酒店員工意外暴露感染
據廣州衛健委通報,第一例發現的無癥狀感染者徐某在東海大廈隔離酒店從事送餐和清潔房間等工作。基因測序結果顯示,徐某與隔離酒店9月4日報告的境外輸入確診病例(楊某)基因測序高度同源(Delta變異株)。徐某曾在8月30日和9月1日下午,在楊某隔離房間門口收垃圾。而結合流行病學調查,徐某應當是在9月1日下午收集垃圾時,意外暴露造成感染。
2021年刊發在《疾病監控》的《新型冠狀病毒在環境中的存活潛力和感染風險》一文提到,新冠病毒在不銹鋼、塑料及玻璃等常見生活物品表面的存活時間較長。不同研究發現,在 21-23℃、40%相對濕度的條件下,新冠病毒在塑料表面持續存活3天后仍有傳染性;在室溫、65%的相對濕度條件下,新冠病毒在塑料表面可存活7天左右等。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在接受央視新聞采訪時表示,新冠病毒環境傳人需同時滿足三個條件,物品污染較重;物品在物體的表面存活時間較長;接觸污染物品時未采取適當防護措施。
個別工作人員恐存在疏忽,需加大專業化防疫培訓
一般隔離酒店中的隔離人員要定時將垃圾投放到門外側,由工作人員按照醫療廢物進行消毒處置。集中隔離場所所有垃圾均會裝入黃色醫用垃圾處理袋內,每日定期集中回收且存放到醫療廢棄物暫存點,之后交由專業的醫療廢除處理公司回收處理。
《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于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期間醫療機構醫療廢物管理工作的通知》中規定,醫療廢物專用包裝袋、利器盒的外表面應當有警示標識。醫療廢物收集桶應為腳踏式并帶蓋。此外,每天運送結束后,對運送工具進行清潔和消毒,含氯消毒液濃度為1000mg/L等。
記者從大眾點評客戶端上發現,一位曾在東海大廈隔離的網友分享了其隔離期間的圖片。該位網友的圖片顯示,在酒店的樓道中,垃圾桶套著黑色垃圾袋整齊地放置在門邊。記者曾嘗試多次致電東海大廈,一直無人接聽。
東海大廈隔離酒店走廊。圖自大眾點評網友
暨南大學粵港澳大灣區應急管理教育促進會會長盧文剛9月5日在接受極目新聞采訪時認為,隔離酒店工作人員徐某在工作時感染,反映出在隔離場所的個別工作人員,在工作環節方面仍存在短板。越是進入疫情持久戰、常態化、好轉化,越不可疏忽。在聯防聯控中,不止醫護專業人員不能松懈,所有聯防協防人員都要持續增強素養,提高專業能力。有關部門要對徐某此類保障單位和人員提供及時的支持,加大專業化防疫培訓,提高防疫意識,增強能力。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