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晚,東陽光發布公告稱,擬向關聯方轉出東陽光藥不超51.41%股份。主要目的在于回歸“初心”,回籠資金優化公司現有資源配置,聚焦兼具較好前景和自身優勢的電子相關領域。公告中披露,受疫情因素持續影響,公司控股子公司東陽光藥所處的經營環境已發生較大變化,面臨較大的變革壓力,未來業績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在此背景下,公司擬置出旗下醫藥板塊,并使用回籠資金優化公司現有資源配置。
公告截圖,來源:東方財富網。
“國內藥企普遍都存在‘一品獨大’的現象,無疑東陽光藥也存在這一問題,一品獨大本身沒有問題,問題在于要盡快進行產業結構優化,產品結構的優化主要依靠母公司的資金、資源等的輸入,其母公司的剝離無疑相當于給其優化升級雪上結霜。”在北京鼎臣管理咨詢有限責任公司創始人史立臣告訴健康時報記者。
王牌產品奧司他韋為此前主要收入來源
上述公告發出后,上海證券交易所對其出具問詢函要求公司核實并披露相關事項,其中提到,根據公司年報顯示,公司近三年醫藥板塊毛利占比分別為50%、79%和60%,為公司主要盈利來源,并要求其針對盈利情況做詳細說明。
據東陽光公告顯示,東陽光藥是東陽光的控股子公司,專注于藥物開發、生產以及中國境內的藥物銷售等業務,產品涵蓋抗病毒、內分泌、心血管等疾病治療領域。其中核心王牌產品為治療病毒性流感的藥品可威(磷酸奧司他韋)膠囊和可威顆粒。記者注意到,東陽光藥財報中披露,奧司他韋是東陽光藥營收來源的主要貢獻者,其90%左右來源于奧司他韋。奧司他韋原研廠家為羅氏制藥,于2001年在我國上市,被譽為是抗流感病毒的“神藥”。
8月28 日,東陽光藥發布2021年中報。截至2021年6月30日,東陽光藥營收 2.02 億元,較 2020 年同期減少 90.3%;毛利為 1.01 億元,同比減少 94.2%;主要產品可威(奧司他韋)銷售收入 5360 萬元,較去年同期減少 97.3%。
單一藥品依賴劣勢明顯
奧司他韋銷量極具下滑的原因除公司公告中發布的受疫情影響外,還包括國內藥企競爭者的不斷涌現以及集采的壓力。據藥智數據,目前生產磷酸奧司他韋的企業包含上海中西三維藥業、博瑞制藥(蘇州)、東陽光藥、石藥歐意4家企業,但博瑞制藥生產的磷酸奧司他韋于今年7月末剛獲批上市,石藥歐意則于8月30日獲批,也正是因此,東陽光藥可威占據了國內樣本醫院90.36%的市場。然而,數據庫顯示,目前科倫、揚子江等近20家企業該品種正在上市申請排隊等待審評。同時,隨著集采常態化,應采盡采的推進,磷酸奧司他韋作為抗病毒感染的大品種,有望被納入集采之列。
東陽光藥在研產品線,來源:東陽光藥官網。
顯然,東陽光藥也意識到了此問題并不斷尋求突破,據公司官網資料顯示,公司早些年已加快布局抗病毒藥物、抗腫瘤藥物以及糖尿病領域。2018年和2019年陸續向廣東東陽光藥業收購30余款仿制藥組合,部分已有獲批上市。據公司官網介紹,東陽光藥在研產品線包含4大類、19種。
“一個藥企單純依賴一種藥品肯定是不健康的發展模式,尤其該產品為仿制藥品,這類藥企所面臨的市場風險和政策性風險都很大。”史立臣表示,東陽光藥是很典型的這種藥企,他的王牌產品奧司他韋在疫情期間確實受到了很大的沖擊,其實不止他們,受疫情影響,很多感冒、發燒類的藥品銷售額都急劇縮水。
一品獨大為多數藥企的發展模式
一位業內人士也告訴健康時報記者,“‘一品獨大’其實是很多國內藥企的發展模式,但是一品獨大之后要加緊布局其他產業結構才是王道,因為任何一個企業都不可能單純的依靠一個藥品來生存。”
“對于藥企來說,優化產業結構,發展多種產品線是保證其可以長久發展的重要手段,但是這對于任何一個藥企來說都是一個需要大量時間和資金投入的事情。”史立臣指出,其實我們也關注到東陽光藥此前就在加緊布局其他藥品生產、研發線,但顯然并沒有成熟起來,所有國內的藥企都有一個問題,習慣于用自己原有的研發團隊和資源,而藥品的專業性又導致每一個藥品種類所需要的資源不太一致,這也是藥企結構轉型升級時不可忽視的攔路虎。
史立臣表示,“母公司的剝離無疑對于東陽光藥的影響是巨大的,接下來東陽光藥如何發展還要看接手的企業如何。”上海證券交易所對其出具問詢函要求東陽光科技對相關問詢于9月9日之前進行披露,屆時健康時報記者也會持續關注。(王艾冰)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