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資考試”9月2日開始報名!
近期,多個省份公布了2021年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的報名和考試時間。近日,江蘇發布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筆試報名公告:9月2日-5日報名,10月30日考試!近年來,“教師熱”頻上熱搜,全國考試人數逐年攀升。為什么越來越多的人想當老師呢?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進行了深入采訪。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王穎 徐彬雯 劉夢琦
近年來,“教資考試”人數逐年攀升 多個證件找工作多個選擇
據了解,按照《教師法》規定,國家實行教師資格制度,中國公民凡遵守憲法和法律,熱愛教育事業,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備本法規定的學歷或者經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合格,有教育教學能力,經認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師資格。
從現行的教師資格考試辦法來看,該考試在多數省份一年舉行兩次,一般筆試分別安排在上半年3月和下半年11月,提前1—2個月啟動報名。2015年起,教師資格考試進入國家統考階段。
近年來,“教資熱”持續高漲,今年上半年教師資格考試筆試當日和面試放榜之際,“教資考試”都登上了網絡熱搜榜。從數據來看,2016年,全年教師資格考試報名人數共有260萬人,2017年達410萬人,到2019年則攀升至900萬人。
一位業內人士透露,近兩年,江蘇教師資格證考試也是蠻火爆的。不少非師范類的學生和社會人士都來報考,多一個證件多一個籌碼,找工作也多一個選擇。
學新聞學的她也想當老師 為了考證專門報了考試機構
薛璐燕是南京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專業的一名在讀研究生。2019年,薛璐燕在父母的建議下考了教師資格證,前段時間她去山區支教,更加堅定了她畢業之后當老師的想法。
薛璐燕告訴記者,她報考的是初中語文學科老師。為了考證,她當時報了一個教師資格證考試機構,利用周末時間進行學習,跟著教學計劃走比較合理也更加自律。筆試部分“教育知識與能力”這一門理論很多,花費了很多時間精力,考前一直泡在圖書館背理論。面試部分沒有報班,但是看了很多面試技巧和試講視頻,給初中語文教材里的重點篇目都做了備課工作,還試講錄視頻找感覺。
薛璐燕認為,教師資格證考試相對來說沒那么難,沒有名額限制,和分數較勁就行,筆試過了及格線就能進入面試,面試是依據比例通過的,不過有多次補考機會。但是取得資格證之后想要入教師行業競爭就會很激烈。
同班同學基本上都考了教師資格證 競爭激烈,為了考試她瘋狂刷題
南京金陵匯文學校音樂老師盧姍告訴記者,自己從小一直覺得教師是個偉大的職業,在考學時就特地給自己設定的目標是以后做一名老師。盧姍大學學的專業是音樂,在大三的時候她就考了教師資格證。
為了準備教師資格證考試,她在學校報了相關課程,十一長假放棄了出去玩的機會,在學校上課,自己平時會在圖書館把知識點整理出來,然后瘋狂背、瘋狂刷題,編一些口訣去記憶知識點,熟悉考試內容。
她認為資格證考試競爭相對較為激烈,同班的同學基本都報考了教師資格證,大家都在努力地學習,其中宿舍的舍友一直處在積極備考的狀態。而老師也是女生多,沒有性別優勢,只能在專業上多下功夫。
記者了解到,也有一部分人對教師資格證沒那么執著,閑著就去考個證為自己留個退路。陳瑩之前有在補習班當老師的經歷,考教師資格證是為了以后開培訓班做準備。陳瑩說:“先把證書考下來,多個證書多條路。”
業內人士分析
“教師熱”有這些原因——
一位業內人士分析,近年來“教師熱”有很多原因。
首先,國家越來越提倡“尊師重教”,教師待遇和社會認可度也越來越高。近年來,教師的待遇保障越來越受重視。2018年初,《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頒布,提出完善中小學教師待遇保障機制,“確保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
其次,很多高校都開設了師范類專業。除了師范類高校之外,很多綜合性大學也開設了師范類專業,例如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也開設了教師教育學院,培養的畢業生也就相應的增多了。
第三,教師的工作穩定、工作環境也相對單純。經過了2020年的疫情,很多人都認識到教師的工作待遇還是比較有保障的。教師的工作是“以愛育愛”的工作,不管是老師和學生之間,還是老師和家長之間都是一種愛的交流。
第四,隨著我們國家二孩、三孩政策的開放,幼兒園、小學、初中都會不斷地擴建,已有學校規模也會不斷擴大,因此,教師的缺口依然很大。
這位業內人士表示:“教師資格證考試讓更多的人可以實現當老師的夢想,因為它不限專業,不限師范類,不限年齡,給了更多人一種選擇。一年兩次的考試時間,也給了更多人更多的機會。”
專家觀點
教師需求不斷增長,要求也不斷提高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教師教育學院院長楊作東表示,當前,“師范熱”“教師熱”的形勢與黨和國家對教師教育的重視和全社會“尊師重教”的氛圍分不開。每年教師節前后,習總書記都有很多重要講話,例如2014年在北師大提出“四有”好教師標準,2016年在北京市八一學校提出“四個引路人”的概念,2021年在清華大學提出了“大先生”的概念。這些重要論述在全社會營造了濃厚的尊師重教的氛圍,樹立了教師良好的社會形象和較高的社會地位,增強了老師們實現職業生涯目標的信心。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教育部等五部門印發了《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18—2022年)》,這些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文件都體現了國家對教師隊伍建設的高度重視。
2020年之后,人們對教師這個職業有了新的認識。在目前就業壓力大的形勢下,教師的工作穩定,工資待遇也有保障。有文件規定:“確保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較好的工作預期吸引了一大批優秀的人才來做教師。
楊作東說,隨著三孩政策的放開,教師的需求量是不斷增長的,對教師的層次要求也越來越高。目前我們國家出現了“考研熱”,師范類專業考研尤其熱。根據江蘇省的要求,2035年小學教師研究生比例達到20%,初中教師研究生比例達到50%,高中教師研究生比例達到70%。高學歷的教師未來就業預期比較好。
“目前很多地區教師的結構是不太平衡的,在一些城鎮,存在著‘欠賬’問題,存在很多超過50人的超大班額,將這些大班進行小班化,教師的缺口就比較大。”楊作東說,“教師熱”是一個好的社會現象,讓更多優秀的人從事基礎教育也是國家期望看到的,因為強國靠教育,教育靠教師。
(原標題:報名人數逐年攀升,如何看待“教師考證熱”現象?)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