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制造“容貌焦慮”將被重點打擊 容貌不佳不得與低能、懶惰、貧窮相關聯

            2021-08-30 10:53:09     來源:健康時報網

            8月27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醫療美容廣告執法指南(征求意見稿)》,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其中,意見稿提出,制造“容貌焦慮”,將容貌不佳與“低能”“懶惰”“貧窮”等負面評價因素做不當關聯,或者將容貌出眾與“高素質”“勤奮”“成功”等積極評價因素做不當關聯,將重點打擊!

            “容貌焦慮”下的盲目

            打開手機,各種網絡社交軟件、短視頻平臺和直播間里,明星網紅都在“兜售”美貌,包括現身說法講述自己如何通過割雙眼皮、水光針、瘦臉針等變美的“教程”。健康時報記者發現,網上甚至出現了容貌測評打分的軟件和系統,將顏值評分標準制定為從1分-10分不同等級。

            一些人對于容貌的焦慮,正在一波波“宣傳”攻勢下被不斷放大。中青校媒就容貌焦慮話題面向全國高校學生展開問卷調查,在受訪的2063名大學生中,59.03%的大學生表示自己存在一定程度的容貌焦慮。

            “之前礙于經濟條件和意識環境,對美的追求是十分匱乏的,現在各種阻礙都掃清了,很多人就開始將眼光聚焦在‘變美’上,但相對的醫學知識的匱乏,又注定了這種追求很盲目。”中華醫學會醫學美學與美容學分會委員劉紅梅主任表示,容貌焦慮常發生在“90后”和“00后”身上,門診曾遇到一個只有十幾歲的小姑娘來打瘦臉針。“像她這種發育尚未完全,還處于生長階段的孩子我一般都是勸返,但也有比較極端的例子‘不能美就去死,貸款也要消費’。這種思維是病態的,應該讓心理醫生介入。”

            一位求美者正在做光子嫩膚治療。受訪者供圖

            《2020醫美行業白皮書》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新增醫美機構數量高達5150家,醫美市場規模高達1975億元。火熱資本追逐下,出現了切胃、精靈耳、小腿肌肉阻斷術等奇葩手術。

            劉紅梅主任提醒,“很多人年紀小,對美的認識有更高的不切實際的追求,但不要讓對容貌的擔心影響正常的社交和工作。身體和心理都健康,本身就是一種美。”

            沒有醫師資格卻宣稱“專家”的也嚴厲打擊

            意見稿第8條表示醫療美容廣告中涉及“醫生”“專家”的,市場監管部門應注意以下情形:醫療美容廣告中將未依法取得醫師執業資格或醫療教育、科研相關職稱的人宣稱為“醫生”“醫學專家”等醫學專業人士的,或者相關人員穿著白大褂,足以誤導消費者認為其屬于醫生等專業人士的,應認定為虛假醫療美容廣告。相關人員涉嫌非法行醫的,要及時通報同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

            2021年3月15日發布的《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醫療美容糾紛案件民事審判白皮書》(2016年度—2020年度)》顯示,有60%以上的案件涉及醫美機構或相關醫務人員的資質審查問題。

            而根據艾瑞咨詢發布的《2020年中國醫療美容行業洞察白皮書》顯示,2019年,我國具備合法醫療美容資質的機構約1.3萬家,其中醫院類占29.1%、門診部類占32.9%、診所類占38%;在合法醫美機構之中,仍有超2000家機構存在超范圍經營的現象,非法經營的醫美機構店鋪數量超過8萬家,非法機構規模較小,藏身在住宅區中,隱蔽性強,較難予以打擊。

            “在進行美容整形中,機構和醫生資質的核實是手術成功與否的關鍵。那些小門臉、社區單元樓套間里的隱蔽場所多是無執照、無資質、無實力的非法行醫場所,一旦出現醫療事故,他們搬個家就很難找了,后續維權極其困難。” 劉紅梅在接受健康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健康時報 李寧)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