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8月24日電 (馬帥莎 郭超凱)8月24日,長征二號丙遙五十一運載火箭搭配遠征一號S遙二上面級,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以“一箭三星”方式,將3顆通信技術試驗衛星成功送入預定軌道。此次發射,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首次使用新型整流罩和新型星箭適配器,任務研制周期大大縮短,后續還將執行一箭二十星發射任務。
北京時間8月24日19時15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遠征一號S遙二上面級,成功將融合試驗衛星01/02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此次任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85次飛行。汪江波 攝
新構型整流罩,新型星箭適配器
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制。本次發射是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首次應用4.2米直徑整流罩。就像大房間能放更多家具,4.2米直徑整流罩根據任務需求應運而生,整流罩直徑變大,就能給衛星提供更大的可用結構空間,有利于多星發射布局的優化。未來,4.2米直徑整流罩將逐步成為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發射任務的常態配置。
4.2米整流罩的氣動面積較3.35米直徑整流罩大40%,氣動載荷同步增加,疊加南射向任務橫向高空風載荷顯著的特征,保障飛行時,氣動載荷安全成為型號發射階段的關鍵之一。
本次發射還應用了一項新產品——1.35米直徑中心承力筒。以前衛星與火箭連接時,多采用底部支撐結構,而中心承力筒則通過側掛方式實現火箭與衛星的機械連接,采用多段中心承力筒串聯便可實現多星發射,既避免了串聯方案衛星支撐結構的多次分離風險,也降低了結構重量。
中心承力筒結構方案漸成星座發射任務的趨勢,后續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將執行一箭二十星發射任務。
研制周期縮短40%-50%,高密度發射接力
面對任務周期緊的局面,長征二號丙型號隊伍基于“充分繼承、全面分析、典型工況試驗驗證、研制試驗與飛行產品并舉”的思路快速推進,在有效管控技術風險的同時,也顯著降低了研制成本、縮短了研制周期。
中心承力筒通過選用成熟材料、成熟工藝,直接進入飛行產品生產;4.2米直徑整流罩通過成熟模塊組合,節省了新工裝研制和結構部段試驗驗證環節。如此一來,一年時間內便讓新構型火箭具備了飛行條件,實現了低成本高效率的預期目標。
本次任務是繼2018年10月29日長征二號丙遙二十二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中法海洋衛星后,時近三年再返酒泉衛星發射場。
今年是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的持續高密度發射之年,7月19日在西昌圓滿完成遙感三十號10組衛星的發射任務之后,地面設備緊急公路運輸到酒泉發射場,人員同步輾轉奔波。設備抵達發射場后,試驗隊按大修狀態全面開展地面設備檢修,隨后迅速進入測試發射主流程。
在完成好本次任務的同時,試驗隊還同步開展長征二號丙遙四十一、遠征1S遙四上面級的總裝測試。本次發射任務后,全體試驗隊員將原地、原崗、原工位投入該任務之中。(完)
(原標題:長二丙火箭首次應用“Plus版”整流罩 新構型將執行一箭二十星任務)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