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訊(記者蔡欣星)8月18日,長江日報記者在武漢捷特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捷特航空”)的組裝車間看到,一架半人高的垂直起降偵察應急無人機剛剛下線,上面搭載著30倍變焦及紅外攝像機。這架售價30萬元左右的無人機,幾天后將由該公司的技術人員運送到荊門投入使用。
位于東西湖國家級海峽創業園區內的這家無人機研發、制造企業,原本只是一群航模愛好者的嘗試,卻在短短6年的發展中,成為湖北省高新技術企業。
“我們不僅是銷售無人機,還提供技術服務。”18日,記者在生產廠房內看到,工人們正在為完成新一批訂單趕工。由于產品較多,廠房看起來略顯擁擠。捷特航空技術負責人劉吉康介紹,這一批次的訂單下周就要發貨,他們不僅要如期交付,還會一同前往,對客戶進行免費的使用培訓。
捷特航空前身為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發中心下屬的無人機研發部,2015年正式落戶東西湖。“我們最初都不是干這一行的。”作為企業創始人,劉先偉曾經在醫療、汽車、建筑等領域工作過,因為從小愛好航模,2015年他決定辭職,跟伙伴們一起創立了這家無人機企業。
與消費級無人機不同,劉先偉專注于行業無人機的研發和制造,他們的無人機產品廣泛應用于國土、電力、測繪、軍警、消防、森林等領域,售價從20萬元至200萬元不等。
不久前,河南暴雨,捷特航空就攜帶著他們自主研發的一款彈射固定翼無人機,趕到了被洪水侵襲的鞏義。劉先偉說,當時他們根據前線應急指揮部的要求,利用無人機在人員不易到達的地方進行巡航,并快速形成受災區域高精度數字高程模型圖,提供完整的地質資料依據,方便救援和災后重建規劃。
將無人機與激光雷達系統產品搭載,這是捷特航空近年的主攻方向。采訪當天,記者見到了正在無人機生產車間內進行技術溝通的武漢珞珈伊云光電技術有限公司技術負責人吳安磊,這是一個依托武漢大學測繪學院成立的創業團隊,致力于激光雷達系統產品研發、應用服務和產業化。
吳安磊說,他們與捷特航空緊密合作,自主研發的無人機能夠在1500米高空實現測距精度在2毫米的高精度測量,填補了國內高端無人機機載激光雷達的技術空白。“這類無人機在高空飛一趟,兩小時內就能形成這一區域的三維數據模型圖。”
就在今年4月,捷特航空又推出了新一代無人機產品,這款無人機采用鋰電池,且無需保養,操作更智能,哪怕是一個完全不懂無人機的“小白”,兩三天就能學會,受到市場歡迎。
“你可能想象不到,我的租金每平方米只有10元。”劉先偉說,從企業落戶東西湖,他們就一直享有該區高新技術產業辦的各類補貼,去年高新辦還主動與他聯系,減免了3個月租金,同時他們也享有該區針對高新技術企業的各類補貼,這也幫助他們從一個創業團隊逐漸發展壯大。“我們的當務之急,是尋求更大的生產場所,滿足更大的市場需求。我們的目標,是要成為最專業的工業級無人機生產商。”
來源:長江日報
(原標題:航模愛好者“玩”出新天地 研制行業無人機填補國內空白)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