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首次結實的巧家五針松球果。 陶戀 攝
中新網昆明8月12日電 (陶麗丹)記者12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昆明植物園內的巧家五針松于近日首次結實,標志著該物種在昆明植物園的遷地保護初步成功。
巧家五針松為松科松屬的常綠喬木,其樹皮白,針葉5針一束,球果鱗臍背生,兼具白皮松和五針松的特征,又名“五針白皮松”,為1992年才發表的新種。其株型直,枝葉婆娑,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
圖為昆明植物園內的巧家五針松遷地保護種群。 梁萌萌 攝
該物種僅分布于云南省昭通市巧家縣云南藥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一條海拔2000米左右的山坳中,現存野生個體僅34株,是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評估為“極度瀕危”物種,被列為全球100種最瀕危物種之一,同時被國家和云南省列為優先保護的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擁有這么多“頭銜”,加上極差的自然更新能力,使其獲得了大量關注,牽動了許多人的心。
記者了解到,該物種自1990年被發現以來,巧家縣政府、云南藥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西南林業大學、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大學、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云南省林業和草原局、云南省綠色環境發展基金會等多方合作與努力,對其進行了科學研究和搶救性保護。經過多個保護項目的實施,目前其野生個體已經全部編號,并進行了單株GPS定位,對其生長發育情況和植被群落進行了長期監測;人工繁育幼苗累計5000余株,其中巧家縣內回歸及種群重建植株2281株,昆明、大理等巧家縣外遷地保護點種植植株798株,另有2000余株幼苗/幼樹保存于苗圃。如今,該物種種群規模已大幅增加,滅絕風險大大降低,搶救性保護成效顯著。
圖為巧家五針松的枝條。 陶戀 攝
昆明植物園共遷地保存巧家五針松50余株,2012年、2016年分兩批定植于裸子植物園及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專類園,適應良好,生長迅速。此次結實的植株為2009年播種、2012年定植的幼樹,株高6-7米,胸徑10厘米左右,這是迄今為止巧家五針松遷地保護種群結實的首次報道。(完)
(原標題:巧家五針松在昆明植物園首次結實 野生個體僅34株)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