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朱雪瑩、劉靈玲分別獲女子蹦床比賽冠、亞軍!中國代表團再添佳績!

            2021-07-30 16:08:15     來源:人民網

            朱雪瑩在比賽中。圖源IC photo

            新京報記者 劉晨 編輯 肖萬里

            7月30日下午,在東京奧運會女子蹦床決賽中,中國選手朱雪瑩發揮出色,獲得金牌。這也是本次奧運會中國代表團拿到的第17枚金牌。另外一位中國選手劉靈玲獲得銀牌。

            在資格賽中,兩位中國選手就有強勢發揮。劉靈玲105.470分排名資格賽第一,朱雪瑩105.300分排名資格賽第二。

            決賽中,朱雪瑩第七位出場,她一氣呵成完成動作,拿到了56.635分,提前為中國代表團鎖定一枚金牌。最后一個出場的劉靈玲表現同樣出色,拿到了56.350分,獲得銀牌。

            歷屆奧運會中,蹦床為中國代表團貢獻了3金2銀6銅。上一個在女子蹦床項目奪金的選手是何雯娜,她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奪冠。朱雪瑩此次奪冠,也是女子蹦床歷史上的第二塊奧運金牌。

            視何雯娜為偶像,

            新一代蹦床女神劉靈玲閃耀東京

            劉靈玲在比賽中。圖/IC photo

            北京奧運會上,登上最高領獎臺的蹦床公主何雯娜贏得了“最美奧運冠軍”的美譽。13年后,福建又出了一位蹦床女神——東京奧運會亞軍劉靈玲。

            中國風驚艷東京

            劉靈玲前幾年就因為高顏值和窈窕身材走紅網絡。本屆奧運會,蹦床比賽開始前,網絡上還出現了劉靈玲撞臉演員徐冬冬的話題,后者直言:“榮幸,她比我美多了!期待她的奧運表現!”。

            個人首屆奧運會,劉靈玲的亮相令人眼前一亮:依舊是女神級外表,搭配旗袍領口款的中國紅比賽服,修長的身材在蹦床上飛行翻騰,用2套高規格成套動作在資格賽一路領跑,決賽延續了好狀態,用女神級的發揮征服全場。

            悟性高吃得了苦

            劉靈玲出生于1994年,4歲時被福州市體校挑中開始練習蹦床。在啟蒙教練眼中,這個小姑娘幾乎沒有因為受不了基本功練習的枯燥和疼痛而流淚或退縮,“有毅力、能吃苦。”小小年紀就要經受每天訓練近3小時、20套自選難度動作的強度,即使再難,劉靈玲也都能完成教練布置的任務。

            更讓教練滿意的是,劉靈玲不僅身體條件出色,悟性還極高,練動作基本上看一遍、學一遍就能掌握。

            劉靈玲(右)和隊友朱雪瑩包攬女子蹦床冠亞軍。圖/新華社

            視何雯娜為偶像

            2003年,劉靈玲進入福建省隊,師姐何雯娜和黃珊汕是她的偶像。后者雅典奧運會摘得銅牌,成為中國蹦床首位獲得奧運獎牌的運動員;何雯娜在北京奧運會一舉登頂,更加堅定了劉靈玲向前輩學習的決心。2009年,她進入國家隊,與偶像成為隊友,也開始了個人的奮斗之路。

            2014年,20歲的劉靈玲初登世錦賽舞臺,就戰勝倫敦奧運會冠軍麥克林南獲得個人冠軍,還與隊友合作拿下雙人金牌,登上世界冠軍榜。

            東京奧運周期,劉靈玲成為中國女隊的主力。2017年世錦賽幫助中國隊拿下女團冠軍。2018年亞運會,她摘得女子個人金牌,還因美貌引發諸多外媒關注,知名度躥升。

            2019年蹦床世界杯巴庫站暨東京奧運會積分賽首站,劉靈玲拿下個人冠軍。但在當年的世錦賽暨奧運測試賽上,她在半決賽出現意外,腿卡進蹦床和保護墊之間的縫里,未能完成比賽。

            奧運會因為疫情延期,中國蹦床隊也長期無法在外參加比賽。但劉靈玲的備戰非常理想,5站奧運選拔賽獲得2冠3亞,積分在隊內領跑,贏得了前往東京的門票,并最終在奧運舞臺上發光。

            原標題:美上天!女子蹦床中國隊包攬金銀牌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