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鄭州的“海綿”失效了嗎?應如何應對特大暴雨?

            2021-07-23 10:25:46     來源:中國新聞網

            這場極端的特大暴雨,讓處于黃河中下游交界地的鄭州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作為已經建設五年的海綿城市,鄭州投入534億元打造的城市防澇排水工程失效了嗎?面對重大災害,城市的防澇排水問題該如何更好地解決?為此,記者采訪了中國水科院高級工程師萬金紅和曾在多地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任職的西南石油大學土測院副教授王鉞。

            記者:遇到鄭州此次遭遇的強降雨天氣,“海綿”在整個城市的排澇工程中是否起到了作用?

            萬金紅:海綿城市建設是遵從一定的建設標準的,城市的防洪設防標準也因地而異,20年一遇、50年一遇,抑或100年一遇。按照鄭州的總體規劃,在水安全方面,其城區及周邊河道防洪標準部分達到了50年一遇,但城區仍有部分河道排澇標準僅5年一遇。但是這次降雨是超過設防標準的事件,“海綿”也不是萬能的。

            王鉞:“海綿”無法抵抗極端惡劣天氣,畢竟可吸納的水量有限,具體的數值要綜合考慮來水、去水以及管網能力,但是這場強降雨確實遠超出了承受范圍,這種方法本身主要用于局部解決問題,城市中也不是每塊區域都能海綿化。資料顯示,2020年鄭州主城區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的面積約占建成區總面積的22.5%。

            記者:如地鐵等低洼地段該如何防澇呢?

            萬金紅:預報預警是最重要的手段。在氣象局連續預警后,各個單位系統應該立即響應預警信息,預判并采取措施。比如地鐵單位,降雨其實在頭一天就出現,地鐵口可能就已經產生過比較嚴重的積水,如果地鐵運行管理部門可以及時根據進出站口嚴重積水這類險情信息進行預警響應的話,可能損失就不會這么大。此次鄭州市生命線系統慘痛的教訓,將會為我國公共交通系統的安全風險防范敲響警鐘。

            記者:在超概率、超強事件應對方面,有沒有什么建議?

            萬金紅:我覺得目前很多城市都面臨的一個問題是,缺少突發重特大自然災害的應急預案,來應對這些小概率的“黑天鵝”事件。一個很典型的正面例子是海南省防臺風的經驗。2014年,超強臺風“威馬遜”重創海口等海南北部城市,海南省政府基于此次事件的應對經驗及時修訂了防臺風預案,而后,臺風“海鷗”過境海口市時造成的損失就小得多了。

            我認為,所有的大都市區都要制定一個應對重特大洪澇事件的防汛預案體系。隨著氣候變化的影響,未來這類極端降雨事件、極端干旱事件、極端雨雪冰凍事件發生概率會越來越大。只有制定了完備有效的預案體系,完善了城市應急工程體系,這類“黑天鵝”事件的影響就會得到減緩,諸多問題也會迎刃而解。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羅丹妮

            來源:成都商報

            (原標題:鄭州打造的“海綿”在特大暴雨中失效了嗎?)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