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判刑!在讀研究生開發運營軟件以幫助信息網絡犯罪

            2021-07-21 11:01:36     來源:人民網

            本報訊 “網賺一族”搜集各類商家的優惠信息以低價或優惠價購買商品或服務的行為,俗稱“薅羊毛”,但貪圖小利使用違法手段“薅羊毛”則可能構成犯罪。某大學軟件學院在讀研究生史某某開發運營了一款專為用戶提供虛擬手機號碼及驗證碼服務的軟件,在明知用戶利用該軟件騙取商家優惠福利后,仍積極提供支持并從中牟利。近日,上海市楊浦區人民法院對非法“薅羊毛”軟件的開發運營者作出刑事處罰,以犯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判處被告人史某某有期徒刑六個月,并處罰金1萬元。

            2020年,被告人史某某開發運營了“智碼”(后更名為“聚碼接碼”“接碼”)軟件平臺,并在明知用戶通過該平臺獲取虛擬手機號碼、驗證碼后批量注冊“得物”“合生通”“滴滴出行”等網絡APP用戶賬號,可能實施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的情況下,仍為在該平臺充值付費的用戶提供技術支持,從中獲利。

            其中,夏某某(已判刑)等人通過上述接碼軟件平臺提供的虛擬手機號碼和驗證碼,利用某商場的新會員停車優惠活動,在“合生通”APP上注冊虛假新用戶身份,獲取積分用以兌換免費停車時間,造成商場巨額停車費損失。

            經查,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上述接碼軟件平臺用戶充值金額共計300萬余元。

            法院審理后認為,被告人史某某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網絡實施犯罪,而為其犯罪提供技術支持等幫助,情節嚴重,其行為已構成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鑒于被告人史某某能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并自愿認罪認罰,依法可以從輕處罰。據此,法院依法作出上述判決。

            (嚴丹池)

            ■法官說法■

            為堅決遏制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司法機關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專項行動,嚴厲打擊整治非法開辦、買賣電話卡、銀行卡以及為違法犯罪提供技術支持等行為。接碼平臺為用戶提供驗證碼隱藏真實身份逃避監管,絕非社會正常活動所需,屬于網絡“黑灰產”。

            本案被告人為牟利以身試法,最終受到了法律制裁。對于普通公眾而言,應當合法獲取商家的優惠福利,購買、使用非法接碼軟件“薅羊毛”的行為涉嫌違法,甚至可能構成詐騙罪,故切莫貪圖小利,觸碰法律的紅線。同時,作為電商平臺,在經營過程中應當增強安全防范意識,改進技術、加強內部風險防控,對用戶注冊、身份驗證、支付方式等關鍵環節加大審核力度,避免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有效保護企業的財產和經營安全。

            來源:人民法院報

            (原標題:一在讀研究生開發運營“薅羊毛”軟件被以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判刑)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