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6日,美國特朗普政府正式通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將于次年7月退出世界衛生組織。雖然拜登上臺后宣布推翻前任的決定,但這給世界敲響警鐘:多邊合作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也仍須警惕某些國家或利益集團為一己之私挑起事端、把世界搞亂,危及全球公共衛生領域合作。
當前,全球多國新冠肺炎疫情依舊嚴峻。在疫情面前,沒有一個國家能獨善其身,也沒有一個國家僅靠自身力量就能徹底走出疫情陰霾。眾所周知,世衛組織積極發揮協調和指導作用,在推動世界合作抗疫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世衛組織目前著力研究、提示新冠病毒的變種風險、組織新冠疫苗在全世界合理分發,為早日戰勝疫情貢獻力量。專業的組織做專業的事,只有在世衛組織等專業機構的框架下展開合作,以鄰為壑等現象才能得到最大程度地避免。
世衛組織成立于1948年,目前有6個區域辦事處,150個國家辦事處。經過70多年的發展,世衛組織已經在全球形成較為完善的疾病監測、信息傳輸與分析系統,發揮著重要的協調功能,是全球衛生治理體系的中心,其貢獻有目共睹,其地位無可替代。
平心而論,世衛組織內的任何會員都可提出自己的建設性意見建議,這既是固有權利,更是應盡義務。相關方在既有框架下對意見建議進行研究討論,并在合理情況下改進,這也是組織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徑。世衛組織各會員國地位一律平等,誰也不能凌駕在其他會員國之上。特朗普政府去年卻宣布退出世衛組織,并試圖繞開世衛組織另起爐灶,不僅阻礙全球抗疫進程,更顯示其別有用心。國際社會即廣泛批評認為,特朗普政府此舉是推卸自身抗疫不力責任的把戲,也暴露出其視美國民眾的身心健康為兒戲。
世界衛生組織是順應時代發展的產物。當今世界是一個國際貿易、跨國投資、人員互訪交流頻率極高的世界,國與國之間的聯系也日益緊密。福禍相依,在我們享受全球化帶來的福利時,各種風險挑戰也在“全球化”,新冠疫情即是此例。但新冠疫情并不意味著我們要反對全球化,而是要求我們進一步做好準備,在未來全球化水平不斷加深的水平上,人類有更強的能力和協作應對可能會出現的新問題、新挑戰。
天下大勢,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面對疫情,美國應放下私心,摒棄單邊主義做法,在世衛組織框架下,作出其作為世界最大發達國家應盡的貢獻。(完)
中新社記者 張晨翼
【編輯:甘甜】
(原標題:全球公共衛生領域多邊合作仍是世界潮流)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