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0~6歲兒童眼保健及視力檢查服務規范(試行)》文件,要求結合0~6歲兒童健康管理服務時間和頻次,為0~6歲兒童提供13次眼保健和視力檢查服務。
文件中稱,兒童眼保健和視力檢查主要目的是早期發現兒童常見眼病、視力不良及遠視儲備量不足,及時轉診干預,控制和減少兒童可控性眼病及視力不良的發展,預防近視發生。
“這份文件體現了眼病防控‘抓早抓小’的精神”,教育部全國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專家宣講團團長,溫州醫科大學眼視光醫學部主任瞿佳表示,其實不只是近視防控,一些先天性遺傳性眼病,抓得越早抓得越小越有效果。以兒童的弱視為例,一般醫療上認為6歲以前,治療效果比較好。另外就普遍關注的近視防控而言,我們發現很多小朋友進一年級就已經近視了,現在我們也是反復建議幼兒園3~6歲期間不能“小學化”,幼兒園應該“游戲化”,解放孩子的雙眼。
“這份規范強調了年齡相關性,因為0~3歲和3~6歲,視力的發育情況、眼睛的檢查方法有許多都是與成人不一樣的。”瞿佳表示,這也同時要求了兒童眼病篩查治療專業人員的素質要跟上。
這個規范文件具體由誰執行實施呢?
文件中稱0~6歲兒童眼保健及視力檢查服務主要由具備相應服務能力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或縣級婦幼保健機構及其他具備條件的縣級醫療機構提供,內容包括健康教育、眼病篩查及視力評估、健康指導、轉診服務和登記兒童眼健康檔案信息等。
瞿佳建議,政策的落實關鍵一點在于人才的培養,現在看來兒童眼病篩查治療的專業人員數量是不足的,并且基本上都在婦幼保健院,真正的眼科專業醫生很少。“如果說沒有一定的眼科知識或者沒有這方面的培訓及專業檢查技能,我擔心規范落實是有困難的。”瞿佳補充道。
瞿佳說,落實規范同時也要重視對家長的科普教育,比如小孩子出生的時候,一般是300度的遠視眼,發育到一定的階段會達到正視,如果過度近距離用眼導致正視化提前,把遠視儲備提前都消耗掉了,那么有可能就過早形成了近視,小時候形成了近視,長大以后變成高度近視的風險就大大增加,如果伴有眼底疾病等并發癥,則有失明風險。“就家長來說,也應該盡早補上“兒童視力發育特點”這一課,”瞿佳建議道。(孫寶光)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