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科技助力,“雪如意”讓跳臺滑雪運動員更好飛翔

            2021-06-23 14:37:05     來源: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崔爽

            運動員腳蹬雪板,沿著陡峭的雪道以近100公里/小時的速度沖下、起跳,在空中飛翔上百米并穩穩著陸,這就是跳臺滑雪,一項可以讓人體驗“飛翔”的運動。

            北京2022年冬奧會國家跳臺滑雪中心“雪如意”是我國首座符合國際標準的跳臺滑雪場館,也是北京2022年冬奧會張家口賽區工程量最大、技術難度最高的競賽場館。

            在“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科技冬奧”重點專項“人工剖面賽道類場館新型建造、維護與運營技術”項目的支持下,依托國家跳臺滑雪中心工程實踐,我國首次掌握符合國際標準跳臺的設計方法與建造技術,為未來建設同類場館提供技術指導。

            風對于跳臺運動至關重要。“人工剖面賽道類場館新型建造、維護與運營技術”項目負責人、清華大學建筑學院院長張利教授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張家口地區屬于多風地區,為提高運動員競賽成績和觀眾觀賽的舒適度,“在經過場地視線分析和CFD風環境模擬后,將申奧時國際奧委會專家初步確定的跳臺朝向進行逆時針20°旋轉,使跳臺位于山谷之中,再結合賽道兩側的側翼結構,顯著降低昂貴防風設施的使用量。”他表示,運動員從跳臺頂端出發時甚至可以遠眺長城遺址,體驗中國文化。

            為提高建造精度,應對山地施工難題,數字技術貫穿“雪如意”設計建造運維的全生命周期。“人工剖面賽道類場館新型建造、維護與運營技術”課題一負責人、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簡盟工作室所長張銘琦向科技日報記者介紹,國家跳臺滑雪中心運用BIM技術,建立運維云平臺統籌設計施工,實現自下而上的信息化集成和智能分析,同時研發了助滑道冰面準分布式智能監測系統和鋪面平整性智能檢測車,使得助滑道冰面精度與著陸坡表面達到厘米級精度,助滑道冰面溫度監測誤差小于0.5℃,填補了國際空白。

            崇禮地區冬季寒冷,為提升觀眾的觀賽舒適度,科研團隊開發了場館座席和站席觀賽環境的舒適性提升技術。“人工剖面賽道類場館新型建造、維護與運營技術”課題四負責人、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副教授曹彬表示,該技術可以實現在-20℃體感溫度下、在10秒內使表面溫度升至40℃以上,觀眾體感溫度提升至-6℃以上,表面各點溫差小于3℃,滿足差異化取暖需求。根據賽事及場館需求,未來將酌情在部分區域實現應用。

            在應對山地環境、保障賽事運行的同時,如何實現冬奧場館的全季利用、帶動更多民眾參與冰雪運動,也是科研和設計團隊考慮的重點。“雪如意”的助滑道冬季制冰,夏季采用陶瓷噴水技術;著陸坡冬季造雪,夏季鋪設特殊的人工草皮,由此,“雪如意”一整年都可以舉辦比賽。“雪如意”底部的體育場還可作為足球場,對公眾開放。科研團隊還利用VR虛擬現實技術研發了一套互動裝置,游客可以體驗模擬運動員從跳臺躍下。

            在看到“雪如意”方案后,北京冬奧會的全部競賽電視畫面提供者、國際奧林匹克轉播服務公司OBS決定將山地主轉播室選址在其對面。未來,全球觀眾都可以通過轉播電視畫面,一覽靠山靜臥的“雪如意”的驚艷之姿。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