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兒前20周的甲狀腺激素全部來自母體,母體碘缺乏會影響出生后代的神經發育。”
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分會名譽主任委員、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內分泌與代謝病科滕衛平教授,在人民日報健康時報《人民名醫》直播節目中表示,碘是制造甲狀腺激素的主要原料,碘缺乏即引起甲狀腺激素缺乏。有證據表明,碘缺乏婦女出生后代的智力要降低6-8分。
滕衛平教授指出,因為胎兒對碘的額外需求,母體腎小球濾過率的增加,妊娠期對碘的需要量顯著增加。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的母體的碘攝入量是150微克/升,而非妊娠婦女的碘攝入量是100微克/升。按照WHO的推薦標準,我國有近48%的孕婦處于碘缺乏(尿碘≤150微克/升)
甲狀腺激素的主要功能之一是營養胎兒的神經發育。胎兒的甲狀腺在妊娠的后20周才具有生產甲狀腺激素的能力。胎兒腦發育前20周的甲狀腺激素全部來自母體的甲狀腺。所以母親碘缺乏可以引起胎兒的甲狀腺激素缺乏,重度的是克汀病。輕型的就是神經智力發育低下。
如何評估孕婦的碘營養呢?按照WHO標準,尿碘≥150微克/升即為孕婦碘充足。如何實現這個碘營養指標呢?平時堅持食用碘鹽,保持碘營養的基礎水平。懷孕時額外補碘150微克/天(可以從多種維生素獲得)。最好的辦法是從備孕期做起,即在計劃懷孕兩年前即額外補充碘。
目前妊娠婦女碘缺乏的最大風險是不吃碘化食鹽。因為人體碘的70-80%來自碘鹽。不吃碘鹽,必然缺碘。因為我們國家是碘缺乏病的大國。這是數千年的地理生態演變造成的。今天不缺碘,是我們數十年補碘的結果。一旦停止補碘,我國的碘缺乏病很快就會死灰復燃。
除了碘營養之外,許多甲狀腺疾病與妊娠婦女和后代有關。所以我們希望育齡婦女了解這些知識,篩查甲狀腺疾病(TSH,FT4,TPOAb),早期診斷甲亢,甲減和橋本甲狀腺炎,以保母嬰的甲狀腺健康。
部分孕婦由于妊娠反應使碘攝入減少、部分孕婦由于孕吐會使碘丟失增加。在懷孕前半期,母體的碘要通過胎盤轉運一部分給宮內的寶寶,用于寶寶的生長發育。這就意味著孕期的女性不僅要承擔自己的碘需求,還要同時負擔寶寶的碘需求。(張彥婷)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