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 我國“00”后男女比例失衡最嚴重

            2021-05-13 11:25:29     來源:健康時報網

            5月11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全國人口共14.1178億人。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20),2016~2019年,我國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長率四年連降,2020年,我國出生人口為1200萬,是新中國成立后除1961年以外的最低水平。

            “目前,中國的人口增長水平大致與收入較高的中等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相當,略超前于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北京社會建設研究院李婷教授告訴健康時報記者。

             

            七普數據顯示,我國男性人口占51.24%,女性人口占48.76%,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05.07,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基本持平。

            健康時報記者對歷年來中國統計年鑒中的人口數據統計梳理發現,2010~2019年十年間,我國總人口性別比總體呈下降趨勢。2020年中國統計年鑒顯示,“65歲”是我國性別比“分水嶺”:0~64歲人群中,性別比始終大于100,隨著年齡增加,性別比不斷下降;65歲及以上人群,則是“女多男少”。

            從適婚年齡段人群性別比來看,剛剛步入適婚年齡的20~24歲,性別比高達114.61,25~29歲年齡段性別比為106.65,30~34歲性別比為101.28。

            我國男女性別比最失衡的年齡段是10~14歲(119.10)與15~19歲(118.39),換句話說,我國“00”后群體為性別比失衡最嚴重的一代。


            我國2019年分年齡段人口性別比,圖源中國統計年鑒(2020)

             “在沒有人為干擾的情況下,出生性別比應該是比較穩定的,變化范圍在103~107。婚齡人口中男女數量會大體相當。如果出生人口性別比長期、持續、大幅超過107,是很不正常的現象,提示著人為地進行胎兒性別選擇現象的存在。”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人口學系主任楊凡表示,導致出生性別比失衡的原因,學者們達成的共識是:一是傳統的性別偏好,二是生育空間縮小擠壓,三是便捷的胎兒性別鑒定技術。

            出生性別比的下降也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一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性別平等的觀念逐漸得以樹立,傳統的“重男輕女”思想已經有了改變;二是生育政策的調整使人們的生育空間更為寬松,減少了人為選擇胎兒性別的動機;三是政府長期以來對出生性別比失衡現象的一系列治理措施取得了積極成效,包括關愛女孩活動、打擊“兩非”、對傳統的男女不平等的分配政策和風俗進行改革等。

            楊凡表示,未來,要從根本上解決性別比失衡問題,還得從本源性因素入手,削弱人們的男孩偏好,實現社會性別平等。比如在教育政策中體現性別公平,避免教育過程中性別偏好的傳遞;促進就業機會平等,保障兩性公平的就業待遇;家庭責任的合理分配,提供家庭照料的社會服務;保障女性的財產權、遺產繼承權;正視和處理性騷擾和家庭暴力行為;引導輿論導向,改變社會偏見等。(李超然 孔天驕)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