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衛生部公布的疫情5月7日數據顯示,截至5月6日印度單日新增確診病例已連續15天超過30萬例。
據BBC報道,印度政府表示,3月份在該國首次發現的“雙重突變”變異新冠病毒可能與第二波致命疫情“有關”。 “雙變異”病毒正式名稱為新冠病毒變種B.1.617,因同時帶有E484Q和L452R兩種突變的毒株。B.1.617變異體的棘突蛋白發生雙重突變,比原始菌株更具感染力。健康時報記者根據各國和地區通報不完全梳理發現,中國、尼泊爾、英國、法國、日本等至少17個國家和地區報告了這種病毒的感染病例。
中國:多地檢出印度輸入病例
4月29日健康浙江發布消息,4月28日0-24時,浙江新增確診病例11例(其中之前印度尼西亞輸入的無癥狀感染者轉確診1例,印度輸入10例),新增無癥狀感染者1例(印度輸入),已排查密切接觸者均已實施集中隔離。
4月30日,據重慶衛健委消息,4月29日0-24時,重慶市報告新增無癥狀感染者3例(均為境外輸入,其中尼泊爾2例、印度1例)。經基因組測序,研究人員發現這3例確診病例所感染的病毒,均為在印度流行的變異病毒。研究人員推測,感染可能發生在印度。
5月2日,浙江金華義烏報告新增1例印度籍無癥狀感染者,入境解除隔離后核酸陽性,曾乘坐2趟火車。
5月3日,香港特區衛生防護中心表示,尖沙咀金巴利道美園大廈一名從印度抵港的28歲印籍女子感染變種新冠病毒。
尼泊爾:正在變成“迷你印度”
根據尼泊爾衛生部數據,與印度接壤的尼泊爾人口不到3000萬,截止5月5日15時,累計新冠確診病例數超35.1萬例。目前尼泊爾已經出現病床、氧氣等醫療物資短缺的狀況。
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傳染病醫院的醫生表示:“印度邊界疫情反應了印度國內情況,我們稱之為‘迷你印度’,如果同樣的事情發生在人口密集的加德滿都,可能會帶來困難的局面。”
英國:參加G7會議的印度代表團確診兩例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由于印度疫情再次惡化,近期,印度新冠病毒突變株B.1.617在英國部分地區開始擴散,其中,倫敦的新冠確診病例中有10%的病例是受印度變異毒株感染,并且該病例還在不斷增加。
5月5日,參加G7會議的印度代表團被爆出現兩例新冠病毒陽性病例。目前,印度代表團已全員進行自我隔離。
法國:已出現輸入病例
當地時間5日,法國諾曼底大區衛生機構宣布,停靠在濱海塞納省勒阿弗爾的一艘船在船員中發生集群感染,經基因測序已確認屬于印度發現的變異新冠病毒,這可能涉及19人。此外,法國羅訥河口省報告2例印度發現的變異新冠病毒確診病例,海外領土瓜德羅普報告2例。
日本:已造成社區感染
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統計,截至4月26日,日本共發現21例印度變異病毒確診病例。其中20人是在機場入境檢疫時發現的(直接來自印度的為10人),另外一例,是在日本國內確診的一位80多歲老太太,沒有去過印度,也沒有接觸過來自印度的人,居住在東京。
日本厚生勞動省認為,這位老太太的確診,說明印度病毒已經侵入了日本國內,而且有了社區感染。
烏干達:禁止來自印度的旅客入境
當地時間5月6日,世衛組織非洲區域主任莫提介紹,在印度首先發現的變異毒株B.1.617出現在烏干達和肯尼亞。為強化疫情防控工作,烏干達衛生部日前宣布自當地時間5月1日起禁止來自印度的旅客入境,過去14天內曾在印度停留的旅客同樣列入禁止入境范圍。
肯尼亞:至少百名密接者被隔離
繼肯尼亞衛生部當地時間5月5日發布消息,5名在基蘇木郡工作的印度公民確診感染印度發現的變異新冠病毒后,基蘇木郡地方政府于5月6日表示,感染印度發現的變異新冠病毒的病例已上升到8人,均為近期從印度來到肯尼亞的外國公民。
疾控中心:建議假期歸來自我觀察14天
中國疾控中心提醒,建議假期旅行歸來的人自我觀察14天,一旦出現異常癥狀,做好防范感染他人的措施,及時就醫并主動告知醫生自己的旅行史。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自行觀察14天就是,在旅行過程當中,因為接觸了很多人,有些人的情況你并不清楚,在這里面有沒有無癥狀的感染者,或者說有一些感染了當時沒有癥狀,在這個過程當中接觸到了,有可能會被感染。
在歸來以后,要注意一方面要觀察自己身體狀況的變化,另外一方面盡量減少跟朋友們的接觸,減少聚餐、聚會這些行為,也是對自己的保護,也是對社會負責任。荊雪濤整理。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