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結不起!找不到!我國單身人口2億多 出生率接連下降

            2021-04-20 11:50:43     來源:健康時報網

            在中國,已有超過兩億人單身!4月18日央視新聞的一則報道,讓“單身”話題再次成為關注和熱議的話題。民政部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單身成年人口達2.4億,超過7700萬人獨居,預計到2021年,這一數字會上升到9200萬人。龐大的單身人口背后,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人口出生率的接連下降。專家表示,單身社會的來臨是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

             結不起、找不到、不想結

            《2019年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自2015年-2019年,結婚率連年下降。

             圖源:《2019年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公報》

             據國家統計局顯示:我國結婚登記人數從2013年的1347萬對銳減至2019年的927萬對;2019年我國出生人口1465萬人,比上年減少58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0.48‰,是2000年至今的最低值。

            為何不愿結婚?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經濟越發達地區的結婚率越低,經濟發達地區消費高、工作壓力大,房價+醫療+教育高成本讓年輕人對結婚望而卻步,最后只能結不起。

            另有一部分人則是找不到,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9年末男性比女性多出3049萬。自2006年以來,我國總人口男女比例已連續13年下降,此前在2005年,這個數據曾達到106.3,從2006年開始呈現逐年遞減趨勢。雖然我國男女比例失衡狀況正在逐步緩解,仍有大量的男性人口面臨找不到對象的困境。

            最后是社會觀念的轉變,年輕人不想結婚。隨著社會的進步,傳統的“結婚生子”觀念已經逐漸被多元化的婚戀觀取代,現代社會男女更加獨立,選擇晚婚、不婚、丁克越來越多。最終導致的生育率降低,將會使適齡勞動力將進一步短缺。

             生養成本和對未來生活質量預期下降的擔憂是主因

            從之前的多生,到現在的少生或不生,人們為什么不愿意生育了?對于生育率近些年一直都比較低的東北地區,有人提出了“東北地區率先全面放開生育限制”建議,這一建議得到國家衛健委答復:可以探索。然而有網友仍然表示:即使放開了生育限制,因為多種因素的考量,也不打算生孩子。

             很多人也有疑問,為什么近年來政策放寬了生育限制,生育率反而降低了?

            “隨著社會的變遷,現代育齡人口的生育環境和生育目的和傳統有很大不同。過去,生產力水平低,人們的消費結構比較單一,消費水平比較低,生育的目的就是增加家庭勞動力,生育是結婚之后必有經歷。”中央財經大學社會與心理學院副院長丁志宏對健康時報記者表示,“但現代社會,人們的消費結構、消費水平都有了明顯的變化,生育的目的更加多元化,生育的動機更加理性化,結婚之后也未必經歷生育過程,生育也從早期的‘行政性’生育變為現代的‘自主性’生育。所以在政策放寬生育限制之后,生育率不僅沒有上升,反而降低了。”

             “這種降低,除了學者們探討的生育、養育成本外,還有育齡夫婦對未來生活質量預期下降的擔憂,這也往往影響著育齡夫婦的生育意愿。當然,在鼓勵人們多生上,目前還缺乏理論強有力的支持。”丁志宏副院長補充道。

             如何引導人們愿意生育?

            而對于如何提高人口出生率的這一問題,很多專家也是從不同角度進行了解讀,但是無論哪種角度,都離不開一個問題:如何引導人們愿意生育?

            “比如過去,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質量的‘兩種生產’理論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丁志宏院長舉例說道,因此,在“自主生育”時代,引導人們愿意生,多生,應該從以下幾方面發力:首先要有引導人們多生的理論支持,這樣才能“名正言順”,政策才能得到更多實效;其次是基于生育目的的多元化,要深入調查人們生育的需求和訴求,尤其要深入了解生完第一個孩子之后,生育二孩需要滿足的條件,制定精準政策。

            最后,丁志宏副院長表示,生育本質上是社會性的,要宣傳生育是社會責任的重要性。人類的歷史,一直都是人口不斷變遷的歷史,要學會把當前人口的變遷放在歷史中考察,不要因為一時的變化而焦慮,否者,過度的、不科學的干預會導致未曾預期的后果。(李寧 周欣雨)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