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七十多年過去了,人們沒有忘記“最可愛的人”

            2021-03-30 09:24:07     來源: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郝曉明

            一場春雨過后,丹東市愈顯得風光秀美。3月27日,人們早早來到抗美援朝紀念館門外,排隊等待入館參觀。

            “浴血奮戰43天,‘上甘嶺特功八連’擊退敵人數不清的進攻,殲敵1700余名。戰斗到最后,連幸存的連長都已認不出自己的兵,山頭被炮彈、炸彈削低2米,土石被炸成1米多厚的粉末,最終將一面布滿381個彈孔的戰旗,插上了上甘嶺主峰。”抗美援朝紀念館里,講解員馬娉婷用簡單而有力的話語,將人們帶回那段異常殘酷的戰爭歲月。

            新中國成立至今,抗美援朝戰爭是中國人民軍隊投入兵力最多、規模最大的一場戰爭。70多年過去了,人們沒有忘記“最可愛的人”。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回首新中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百業待舉。中國人民無比渴望和平安寧,但是這個愿望卻受到美帝國主義的粗暴挑戰。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愿軍在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的率領下,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進入朝鮮戰場,譜寫出中國人民軍隊的輝煌戰歌。

            楊根思,新中國首位特級戰斗英雄。1950年10月,楊根思在北京參加中國戰斗英雄代表會議后,隨即入朝作戰,奉命堅守“1071高地”東南屏障的小高嶺,以切斷美軍南逃退路。11月29日,在打退敵人8次連續進攻后,美軍又發起第9次進攻,負傷的楊根思抱起5公斤的炸藥包,與爬上陣地的敵人同歸于盡,犧牲時年僅28歲。

            黃繼光、邱少云、王海、解秀梅、劉光子……抗美援朝紀念館里,一個個閃光的名字,鐫刻在“致敬最可愛的人”的英烈墻上。這其中,就有毛澤東主席的長子毛岸英的名字。

            “我作為黨中央的主席,自己有兒子,不派他去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又派誰的兒子去呢?”1951年3月,毛澤東在與老友周世釗的談話中這樣講道。

            為了統一中央意志決心,毛澤東把兒子毛岸英也送往朝鮮戰場。1950年11月25日,毛岸英的生命永遠駐留在那片土地上。

            打不爛、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

            1950年8月至1951年8月,敵機空襲鴨綠江上的橋梁5391架次,多時每天3架次以上,軍事運輸線告急。面對強敵,為解決前線部隊作戰物資保障難題,原鐵道部從戰時軍事運輸需要出發,迅速組成中國人民志愿軍鐵路工程總隊,分赴朝鮮鐵路各線,擔負搶修任務。

            這個周末,中國鐵路沈陽局丹東車站的黨員干部也冒雨早早來到抗美援朝紀念館,緬懷先烈,重溫歷史,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活動。

            “廣大鐵路職工踴躍報名上前線,戰勝了敵空軍對我交通線施行的‘重點轟炸’‘集中轟炸’及‘絞殺戰’等瘋狂封鎖和洪水帶來的災害,把一列列軍用物資源源不斷地送往朝鮮前線,建成了‘打不爛、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譜寫了沈陽鐵路‘保家衛國’的光榮歷史。”站在復原的戰斗場景前,丹東車站值班員羅明表示,“和平年代,我們要學好黨史,做好本職工作,守好祖國‘第一站’。”

            交通運輸保障線上,不僅有志愿軍的鐵道兵、后勤兵,還有數十萬的擔架隊、運輸隊、民工隊。此外,擔任各種運輸和勤務工作的鐵路員工、各單位抽調的汽車司機等各種專業人員達萬人。全國人民也踴躍參軍參戰,捐獻飛機大炮,訂立愛國公約,開展增產節約運動,為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做出堅強保障。

            一把炒面一把雪。經過5次大規模戰役,英雄兒女硬是把以美國為首“武裝到牙齒”的16國聯軍從家門口趕回三八線,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簽字,斃傷俘敵71萬余人,贏得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

            錦江山下,車水馬龍。鴨綠江畔,靜謐安詳。不容忘卻的記憶讓人們更加珍惜和平歲月,浴血而來的“英雄城市”,正在著力打造開放型城市、創新型城市、幸福宜居城市。

            為什么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