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昔日白馬股延安必康 一年內市值蒸發近400億

            2021-03-29 09:12:12     來源:健康時報網

            涉數十億財務造假被罰后,老牌制藥企業延安必康(002411.SZ)財務造假事實所激起的漣漪至今未平。

            延安必康被“立案調查”可追溯到2020年2月5日,延安必康公告稱將盡快完成醫護級口罩和防護服生產線的改造。彼時延安必康卻并未披露尚不存在口罩生產業務、尚未取得相關生產資質等可能對股價產生重大影響的重要信息,存在信息披露不完整的情形。

            2020年3月26日至2021年3月27日,從被立案調查之前的24.80元/股的巔峰股價到如今的4.36元/股。一年時間,延安必康公司市值縮水高達近400億。

            虛增的貨幣資金數額約36億元

            “延安必康的問題,從法律層面來說情節并非特別惡劣,但產生的影響的惡劣程度并不低,從上市當年就出現違規操作,說明企業內部和審計機構都存在問題。”一位業內人士跟健康時報記者說。

            根據官網介紹,延安必康成立于2002年,2015年借殼九九久在深交所掛牌上市,是一家集原料藥、中成藥、化學藥品、生物制劑、疫苗研發、健康產品、健康飲品生產和營銷于一體的現代化大型醫藥企業集團。

            上市之后,延安必康規模快速擴張,市值曾一度突破500億元,其董事長李宗松、谷曉嘉夫婦也因此身價暴漲至140億元人民幣財富,登《2020胡潤全球富豪榜》。

            2020年初,由于披露新增口罩生產線、新增戰略合作中提及與疫情相關藥物時的信息披露不完整的違規行為,深交所和陜西證監局曾分別于當年2月18日、3月12日給延安必康發送監管函和警示函。隨后,3月36日,證監會發布公告稱,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正式對陜西必康進行立案調查,受此消息影響,3月26日,延安必康的股價跌停,收盤時僅8.84元/股。

            七個月后,10月14日,立案調查的“靴子”終于落地。根據陜西證監局官網上發布的《行政處罰決定書》([2020]5號)顯示:經查明,2015年至2018年間,延安必康的控股股東及其關聯方非經營性占用上市公司資金44.97億元。二是為掩蓋上述資金占用問題,延安必康虛假財務記賬、偽造銀行對賬單,進而在年報中虛增貨幣資金,從2015年到2018年,虛增的貨幣資金數額約36億元。

            “由于被立案調查,對外融資受限,致使流動性緊張,生產銷售受到一定影響,主營業務銷售收入同比大幅下降。”老牌制藥上市公司延安必康公布2020年度業績預告稱。數據顯示,延安必康2020年盈利預計較同期蒸發約8個億。

            依據《證券法》,延安必康最終被處以信息披露違法行為頂格處罰,其實際控制人及董事長、高管等也被牽連機遇警告并分別處以60萬元不等的罰款,總罰款達267萬元。

            “實際上,從延安必康等上市藥企的財務造假事件中,我們可看到兩面:一面是監管的滯后性,從證監會發布的調查結果公告來看,違法行為一般都早于調查程序啟動兩三年,甚至更久,而在立案調查程序啟動之后,行政處罰結果出來之前,也需要大概半年左右的時長。另外一面則是監管力度的加強,我們觀察發現,近兩年時間里,證監會各地分支出具的行政處罰書的數量較之前有所上升,我們將此解讀為監管趨嚴的訊號。”一位專門負責醫械領域事務的律師告訴記者。

            資金困局、產品質量問題…延安必康業績一路低迷

            面臨高額行政處罰的同時,關于延安必康產品質量問題的質疑也被牽出。

            記者根據各地藥監部門發布的公告不完全統計發現,三年之中,延安必康子公司已被爆出5次質量不合格:2020年7月6日,湖北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的《湖北省藥品質量公告》顯示,陜西必康生產的補腎強身膠囊(批號:18020723,規格:每粒裝0.3克)不合格;2020年4月10日,福建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的《福建省藥品質量通告》顯示,陜西必康生產的2批次補腎強身膠囊(批號:18011521 18080121)不合格;

            2019年6月,江西省藥監局發布的關于162批次藥品不符合標準規定的公告中,必康制藥新沂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維生素C注射液上黑榜;2019年10月,必康制藥新沂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生產的2批次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液不符合規定被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點名;2018年1月5日,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的《總局關于20批次藥品不合格的通告》顯示,陜西必康生產的骨刺片(批號:16062721)不合格。

            “醫藥上市企業的性質還是跟其他的上市企業不太一樣,一方面,其藥品質量不合格的事件肯定會對其綜合信譽造成沖擊,另外一面,它的綜合信譽也會間接影響到患者對其生產的藥品的信心。作為醫藥上市企業,除了要對股東、股民負責,更要對千萬患者負責。” 上述負責醫械領域事務的律師建議,藥監部門、證監部門、公檢法機構可探索建立信息共享機制,當一家上市醫藥公司是因為產品的問題受到了處罰,那么證監部門也可以獲取到相關的信息,用作對企業進行信用評級調整的依據之一。未來,監管部門可以從提高市場準入門檻的角度,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打擊力度。

            多番嘗試之后,未來仍如“霧里看花”

            為了平衡負面影響,挽回市場信心,延安必康做了多番嘗試,“遷址”即是其關鍵的一步棋。

            “為重點發展現有的醫藥工業…充分利用武漢市地理優勢及當地政府的優勢資源,享受當地政府優惠政策,擬將公司住所由“陜西省延安市新區創新創業小鎮E區”變更為“武漢市東西湖區金銀湖辦事處金銀湖南三街2號”,因財務造假等問題被監管部門處罰后不久,延安必康公布其將二度遷址。

            “藥企通過轉變注冊地址來緩解經營壓力的行為并不少見,如果這一步走得好,對于當地政府和企業來說是雙贏,對于地方政府來說,圖的是上市企業通過稅收和拉動就業的形式帶動當地經濟發展,作為回報,企業也可迅速獲得政府購買服務或者國資入股的資金,還可獲得一系列的優惠政策。但這一步要是走得不慎,就是雙失。”上述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除此之外,延安必康還嘗試借力互聯網巨頭脫困。2021年1月27日,延安必康發布公告稱,字節跳動大健康事業部人員到延安必康旗下全資子公司必康集團合作洽談。“雙方就大健康產業鏈等可開展的合作方向進行了交流,對如何構建合作提出了初步構想,希望助力企業整合渠道,整合產業鏈,實現大健康產業向前發展。”但此項合作后續尚無下文。

            延安必康,昔日A股醫藥白馬股究竟路在何方,下一步是退市還是開辟副業,仍如霧里看花。(譚琪欣)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