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訴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某醫院南院給我開與病情無關的檢查,涉嫌過度檢查。”11月23日,張敏(化名)在網上公開發貼,張敏介紹,因為胃痛掛了醫院的急診科,當醫生問及以往病史的時候,其中有問到有沒有懷孕,張敏告知醫生沒有過。之后,張敏稱“醫生做了一堆和胃病并不相關的檢查,其中有一項是hCG(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是用于妊娠試驗的”。
“之后,我和醫生反復確認為何我并無性生活卻給我開這種檢查。醫生告訴我這是常規檢查,必須得檢查。”張敏說道,為何沒有性生活的我需要再額外做這種檢查?
就上述問題,11月24日上午,健康時報記者致電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該院南院急診科了解情況。“因為有時候會有患者故意隱瞞病史,所以對于每位育齡女性都會查一下hCG,特別是有肚子痛癥狀的女性,萬一是懷孕后做了CT腹中的孩子就不能要了。”急診科工作人員告訴健康時報記者,此舉既是為了保護患者也是幫助醫院、醫生規避不必要的風險。
“對急腹癥的女性病人來說,做hcg檢查既是診療常規,也是對患者、對病人安全的一道保險。”對于此事,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麻醉科醫師凌楚眠表示,病史是診斷疾病極為重要的依據之一,如果出現患者有意隱瞞病史,后續發生誤診誤治,并可能會引發醫療糾紛等事故。
“在臨床上,尤其是急診室中會經常故意隱瞞的患者,所以為了避免少部分人鉆空子以及更全面的了解患者身體情況,女性急腹癥一定會常規查hcg,急診手術前會用超聲看胃內容物,硬膜外麻醉前要等凝血功能檢查單,手術病人一定要有“乙丙艾梅”(艾滋病毒、梅毒病毒、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結果才能推進手術室,檢查的數據是騙不了人的。”凌楚眠告訴健康時報記者。
據凌楚眠回憶,此前在處理急診病人時,發生過幾件令他印象深刻的事情。患者故意隱瞞病情、病史后,會給之后的醫療救治帶來極大的無法預料、不可預估的風險。比如有的女性堅決否認“有過性生活”,不開hcg把婦科問題輕輕放過,最后導致宮外孕破裂大出血休克搶救后,被暴怒的家屬指責“草菅人命”。還有的孩子家長信誓旦旦“術前沒吃過東西”,導致術中反流誤吸,從胃里涌出來的牛奶和零食殘渣弄得他們滿手都是,還被孩子爸爸揪著領子辱罵;還有一些做硬膜外麻醉病人術前保證“從沒吃過藥”,順利穿刺后卻發現硬膜外血腫等。
因為患者的術前不告知,常出現醫患糾紛。據中國裁判文書網顯示,在2015 年山東某醫院的患者被醫院診斷為“絨癌”,需要切除子宮治療。但術后病理顯示卻發現醫院切錯了,患者病因為“胎盤植入,宮角妊娠”。隨后,患者將醫院告上法庭,醫院表示,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患者在問診過程中隱瞞性生活史,所以“排除妊娠可能性,導致誤診。”最終,法院判決醫院承擔全部責任。在本案中,記者注意到,醫院提供的資料中并沒有患者“否認產生性生活史”的記錄,患者本人也并不承認自己否認過。除此之外,醫生沒有通過 hCG 等輔助檢查排除妊娠的可能性,直接導致診療過程出現過錯。因此,即使當事醫院曾在一審后不服判決再次上訴,法院二審依然維持了原判。
為防止患者隱瞞或者個人記憶疏忽,或者有些女士懷孕自己還不知道,對急腹癥的女性病人來說,做hcg檢查也是一項常規檢查,保護患者也是幫助醫院、醫生規避不必要的風險。
作者:郝倩玉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