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肺癌進入免疫治療時代,晚期肺癌治愈率由3%提高至30%

            2020-11-19 14:17:25     來源:健康時報網

            近些年來免疫治療在肺癌的治療領域也在如火如荼的發展。截至目前,肺癌的免疫治療藥物共有8種,分別是帕博利珠單抗、納武單抗、德瓦魯單抗、阿替利珠單抗、信迪利單抗、替雷利珠單抗、卡瑞利珠單抗、特瑞普利單抗。

            帕博利珠單抗(K藥,可瑞達)

            所屬企業:默沙東制藥

            2019年,Keytruda又再獲批三項適應癥,分別為:一線治療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陰性和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LK)陰性的轉移性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NSCLC)、一線治療PD-L1表達陽性且無特定基因突變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NSCLC以及一線治療轉移性鱗狀NSCLC。

            9月22日,2020年歐洲腫瘤內科學會年會(ESMO)會議期間披露了相關腫瘤研究數據,其中關于腫瘤免疫治療“K藥”的KEYNOTE-024研究對于晚期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的更新引發關注:在PD-L1表達陽性(TPS≥50%)的患者中,K藥單藥一線治療將5年生存率提高到31.9%。

            納武利尤單抗(商品名:歐狄沃)

            所屬企業:百時美施貴寶

            2018年6月15日,百時美施貴寶PD-1單抗藥物納武單抗的中國上市申請正式獲得CFDA批準,用于二線治療非小細胞肺癌。

            納武單抗在完成Ⅰ期安全評估后,一項Ⅱ期試驗招募 117 例二線及以后治療狀態的晚期肺鱗癌患者接受納武單抗單藥治療,客觀緩解率(ORR)達 14.5%,中位生存期(mOS)為 8.2 個月,一年生存率(OSR)為 40.8%。

            特瑞普利單抗(拓益)

            所屬企業:君實生物

            2019年10月21日,CDE官網顯示君實生物的特瑞普利單抗獲批臨床,用于聯合化療在可切除的IIIA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新輔助治療。

            根據君實在WCLC2019大會上公布的特瑞普利單抗在肺癌領域的首個臨床數據顯示,特瑞普利單抗聯合卡鉑/培美曲塞具有良好的抗腫瘤療效,客觀緩解率(ORR)為50%,疾病控制率(DCR)達到87.5%;中位緩解持續時間(DoR)7.0個月;整體人群的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為7.0個月。亞組分析看到PD-L1陽性患者,ORR為60%,中位PFS達到8.2個月。

            德瓦魯單抗

            所屬企業:阿斯利康

            2019年12月,德瓦魯單抗的上市申請獲得CDE承辦受理。PACIFIC研究分析了III期不可手術切除的局晚期NSCLC患者,在同步放化療后使用PDL1單抗I藥鞏固治療一年的療效。3年的OS(總生存期)I藥(durvalumab)組的中位OS明顯比安慰劑組更長,為NR(未達到)vs 29.1m。兩組3年OS率分別為I藥57% vs 安慰劑43.5%,這意味著超過半數的局晚期患者用I藥成功活過了3年,與安慰劑相比多出了13.5%的存活患者。

            替雷利珠單抗(商品名:百澤安)

            所屬企業:百濟神州

            2020年4月和6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受理PD-1單抗百澤安用于一線治療晚期鱗狀非小細胞肺癌(sq-NSCLC)患者和一線治療晚期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nsq-NSCLC)患者的適應證上市申請。

            與單純化療相比,替雷利珠單抗聯合化療治療的患者客觀緩解率(ORR)更高(73/75% vs 50%);替雷利珠單抗聯合化療后,有更多的患者出現了腫瘤明顯縮小的現象。并且緩解持續時間(DoR)更長(8.2/8.6m vs 4.2m)。雖然有49.6%的化療組患者在治療后出現緩解,但是緩解時間平均只有4.2個月;相比之下,經過替雷利珠單抗聯合化療治療的患者,緩解時間中位數分別提高到8.2個月和8.6個月。

            T藥,阿替利珠單抗

            所屬企業:羅氏

            2020年02月,阿替利珠單抗在國內獲批上市,用于聯合化療一線治療廣泛期小細胞肺癌。在非小細胞肺癌方面,阿替利珠單抗一線同樣獲得了很好的臨床療效。

            IMpower110是一項III期、開放性、隨機對照、全球多中心臨床試驗,對比了阿替利珠單抗單藥和標準含鉑方案化療一線治療經PD-L1篩選的572例晚期NSCLC患者。結果顯示,對于腫瘤細胞PD-L1表達≥50%,腫瘤浸潤免疫細胞的PD-L1表達≥10%的患者,與化療相比,阿替利珠單抗單藥顯著延長了總生存期(20.2個月 vs 13.1個月)。同樣顯著延長了中位無進展生存期(8.1個月 vs 5.0個月)。在安全性方面來說,阿替利珠單抗不良反應明顯低于聯合化療。

            卡瑞利珠單抗(艾瑞卡)

            所屬企業:恒瑞醫藥(其子公司蘇州盛迪亞生物醫藥)

            2020年6月19日,由恒瑞醫藥自主研發的PD-1抑制劑卡瑞利珠單抗(商品名:艾瑞卡),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準用于肺癌、食管癌領域治療,成為國內首個獲批肺癌及食管癌適應癥的國產PD-1抑制劑。

            獲批的肺癌適應癥為“卡瑞利珠單抗聯合培美曲塞和卡鉑用于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基因突變陰性和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LK)陰性的、不可手術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一線治療”。

            CameL研究是一項III期對照研究,納入的所有患者都源自中國人群,CameL研究中卡瑞利珠單抗聯合化療組對比化療組,ORR為60%vs39.1%,全人群的中位PFS為11.3個月vs8.3個月,PD-L1陽性人群的中位PFS為15.2個月vs9.9個月,OS尚未成熟,但已經有獲益的趨勢。

            信迪利單抗注射液(商品名:達伯舒)

            所屬企業:信達生物和禮來制藥

            2020年4月24日,信達生物和禮來制藥共同宣布: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已經正式受理雙方共同開發的創新PD-1抑制劑達伯舒(信迪利單抗注射液)用于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一線治療的新適應癥申請。

            此次適應癥申請基于ORIENT-11的III期對照臨床研究。對照研究顯示,顯著延長了無進展生存期(PFS),達到預設的優效性標準。截至期中分析數據截止日,中位隨訪時間為8.9個月,試驗組和對照組由獨立影像學評審委員會評估的中位無進展生存期分別為8.9個月和5.0個月,HR(95%CI)=0.482(0.362,0.643),P<0.00001。安全性特征與既往報道的達伯舒(信迪利單抗注射液)研究結果一致,無新的安全性信號。

            免疫治療是未來腫瘤治療的趨勢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內科主任醫師李峻嶺介紹,肺癌的免疫治療首先需要剔除掉驅動基因敏感突變的患者。野生型的患者不適合做靶向治療,可以做免疫檢查點的抑制劑。很多患者通過做誘導治療降低期別后進行手術治療,還可以與化療進行聯合治療。局部晚期肺癌在同步化放療之后,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進行鞏固性的治療。現在免疫治療選擇的手段也是越來越多。

            關于肺癌的免疫治療,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內科主任王潔認為,肺癌免疫治療已覆蓋全線,給晚期患者走向慢性病的進程帶來了希望,同時也增加了早期患者治愈的可能。

            “我相信可手術的中早期非小細胞肺癌的圍術期免疫治療可以使患者生存得到明顯延長。”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胸外科主任張毅主任認為,不同于當年肺癌靶向藥陸續上市的平和,從去年開始,免疫藥物短短時間里發展非常迅猛,肺癌的免疫治療開啟了一個新時代。對于中早期非小細胞肺癌術前新輔助免疫治療,國內外多項臨床研究顯示出非常好的療效,部分患者甚至達到了完全病理緩解。

            “雖然免疫治療使晚期肺癌的治愈率由3%提高到30%左右。而早期肺癌,特別是小于1cm的病灶,手術治療的治愈率也達到了90%~95%。但是,我們依舊建議大家特別關注健康體檢,定期(1~2年)進行胸部CT篩查,在肺癌的最早期發現病灶,在肺癌的最早期進行手術治療,才能達到以最少的花費、最短的時間、最小的精神創傷治愈肺癌。”天津市肺癌診治中心主任王長利說道。

            未來的發展方向應該關注于如何能讓不太適合免疫治療的患者變成適合免疫治療的患者。李峻嶺表示,“我個人認為,尋找到合適的人群,規避可能出現的風險,增加生物標志物的檢測,可以使得更多的能從中獲益的患者接受免疫治療。”

            原標題:肺癌進入免疫治療時代,目前已有8種免疫藥物

            作者:郝倩玉  李曌懿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