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40元可買十萬條簡歷!你的個人信息一直在“裸奔”!

            2020-11-18 16:40:07     來源:新京報

            信息時代,互聯網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了,我們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已經與互聯網牢牢捆綁在了一起。

            手機支付、人臉識別、定位分享……我們在享受這些便利的時候,同時也面臨著一場不小的隱私危機。

            2019年上半年,互聯網數據泄露事件激增至3800多起,達到有史以來的最高峰,8.7億條個人信息在暗網上出售,7.73億個郵件地址及密碼被竊,5.9億中國人的簡歷被泄露,被公開的不止是姓名、電話,還有身份證號、戶籍、婚姻狀況、家庭住址……

            1分錢就可以買到一條個人數據,39元可以黑進WiFi,獲取你的個人信息,詐騙電話打進來時,對方似乎比你自己還要清楚你的履歷,個人隱私被明碼標價,而我們被出賣了還毫不知情。

            前段時間被曝光的圓通快遞內鬼泄露的四十萬公民個人信息只是龐大信息販賣江湖的冰山一角。

            除了快遞信息外,因包含更多信息而更為敏感的簡歷也正在被販賣。

            信息泄露可大可小,要么網民們完全沒有感覺到自己的個人隱私已經泄露了,要么就是經常接到一些詐騙電話。

            這就是因為消費者之前網絡購物或者網絡下載軟件時不慎泄露了個人信息,個人信息被轉賣到不法分子手里。

            或者社交陷阱是指有些不法分子利用社會工程學手段獲取持卡個人信息,并通過一些重要信息盜用持卡人賬戶資金的網絡詐騙方式。

            除此之外,就是手機接收到了一些木馬程序,一旦點開程序,手機里的信息被打包發送到不法分子手里,還無隱私可言,不法分子利用這些隱私獲取利益,導致大家在網上沖浪的同時又擔心網絡安全。

            那么網上沖浪的時候可以做一些什么措施防止信息泄露呢?

            一定要

            一定要妥善保管個人信息

            網上沖浪,最重要的就是要妥善保護好個人信息,現在很多網站登錄的時候都是要使用短信驗證碼才能登錄的,一定要保管好驗證碼,也不能輕易就把身份證號,銀行卡號之類的說與不熟悉的人。

            現在都是電子支付了,只要掃一下二維碼就好了,方便的很,很多人也養成了,看見二維碼都喜歡掃一下的習慣,這樣的習慣是非常不好的,

            現在很多人,經常會在網上下載一些軟件和圖片,殊不知這些軟件和圖片里面可能就被植入了木馬程序,一些網絡小白糊里糊涂都下載了木馬程序進到自己的手機里。如果下載軟件包時到正規應用商店下載。

            網絡是把雙刃劍有利有弊,因此大家一定要小心使用,否則給自己和家人帶來的傷害是不可估量的。適度上網有益,沉迷網絡有害;要對自己的身心健康負責任。遵紀守法,綠色上網,做一個守法好公民。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