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耗時11年,我國數學家成功證明微分幾何學兩大核心猜想

            2020-11-09 07:48:23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合肥11月8日電(記者徐海濤)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教授陳秀雄、王兵在微分幾何學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證明了“哈密爾頓-田”和“偏零階估計”這兩個國際數學界20多年懸而未決的核心猜想。日前,國際頂級數學期刊《微分幾何學雜志》發表了這一成果,論文篇幅超過120頁,從寫作到發表歷時11年。

            微分幾何學起源于17世紀,主要用微積分方法研究空間的幾何性質,對物理學、天文學、工程學等產生巨大推動作用。“里奇流”誕生于20世紀80年代,是一種描述空間演化的微分幾何學研究工具。

            “大到宇宙膨脹,小到熱脹冷縮,諸多自然現象都可以歸結到空間演化。”王兵教授比喻說,比如說我們吹一個氣球,氣球不斷膨脹,可以用“里奇流”來研究它空間的變化,最后得到一個“盡善盡美”的理想結果。

            陳秀雄與王兵團隊長期研究微分幾何中“里奇流”的收斂性,運用新思想和新方法,他們在國際上率先證明了“哈密爾頓-田”和“偏零階估計”這兩個困擾數學界20多年的核心猜想。

            據了解,他們的研究耗時5年,論文篇幅長達120多頁。王兵說,就像在寫一篇小說,“不同之處在于,靠的是邏輯推導而不是故事情節推動。”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篇幅浩繁、審稿周期漫長,這篇論文從投稿到正式發表又花了6年。不過,這么長的發表周期在數學界并不鮮見,因為審稿人需要足夠多的時間去了解新的概念和方法。

            《微分幾何學雜志》審稿人評論認為,這篇論文是幾何分析領域的重大進展,將激發諸多相關研究。菲爾茲獎獲得者西蒙·唐納森稱贊說,這是“幾何領域近年來的重大突破”。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