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手機要上防窺膜了:支付碼3米外都能被盜刷

            2020-09-08 08:17:42     來源:中關村在線

            近日,在上海地區網絡安全嘉年華活動上,現場實測支付碼3米外都能被盜刷而引起廣泛關注。但其實如果您了解手機支付機制的話,就會知道這種被盜刷的可能性其實是相對比較低的。呼吁提升安全意識固然重要,但為博眼球過度販賣焦慮也有欠妥。

            支付碼3米外都能被盜刷?支付寶微信都不怕,你怕啥?
            支付碼3米外都能被盜刷?

            根據現場實際演示視頻來看,有測試者現場模擬市民拿著二維碼準備進行電子支付,攻擊者從3米以外通過鏡頭縮放操作,成功識別出這二維碼,這意味著即便是在3米外,用戶的支付二維碼仍然可被識別,這主要得益于手機攝像模組的進步。

            從技術原理上,支付碼3米外都能被盜刷確實可以實現,其實,現在很多支付軟件都可以實現用手機來掃碼。下載一個支付軟件,通過手機攝像頭掃他人的付款碼,輸入金額,就可以掃走他人支付工具里的錢。

            搭載了支付軟件的手機,就好像一個可以刷卡的POS機一樣,只要對準他人付款碼,就可以完成支付。就好像超市收銀員一樣,只要掃碼槍對著你的手機掃一下,你不用進行任何操作,無需輸入密碼,錢就從你手機進入了超市賬戶。

            說到這里您是否已經感到害怕了,我們手機里的前竟然可以如此簡單的就被別人刷走。但其實我們沒做必要過度擔心。

            支付碼3米外都能被盜刷?支付寶微信都不怕,你怕啥?
            身后人輕松盜刷你的錢確實有案例

            雖然以前也曾有媒體報道過類似的被盜刷的事件,但整體上也屬于極個別的偶發案例,并未在社會上引起普遍的反響,否則二維碼支付早就被淘汰了。

            首先,想要通過這種方式完成盜刷,您不僅需要在付款之前好早就打開支付碼,而且還在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否則盜刷者因為打開了長焦模式很難對準,或者因為角度光纖并不太好拍到。這些行為顯然都不符合一個正常人的使用邏輯把。

            其次,在你出示支付碼需要商家掃碼的情況下,確實是無需輸入密碼。因為同樣是你支付的二維碼,普通的用戶掃你根本無法劃款,只有通過驗證的商家才能完成支付的動作。也就是說,商家在支付寶那里已經備案了,沒有人傻到實名制偷盜搶劫把?

            最后,就算有極低的可能你被盜刷了,收銀員那邊過不了賬自然會提示你,而這種公共場所到處都是監控攝像頭,何必為了這點小額去冒這么大的風險。支付碼3米外都能被盜刷看似簡單,但其實想要實現不是沒可能,就是沒必要。

            支付碼3米外都能被盜刷?支付寶微信都不怕,你怕啥?
            支付寶微信都不怕,你怕啥?

            退一萬步講,無論是支付寶還是微信,人家敢推廣二維碼支付必然有其足夠安全的設定,否則早就引發社會問題了。況且這兩大支付平臺都有盜刷賠付的機制,即使您被盜刷了及時報警找客服解決,基本都能順利追回的,支付寶微信都不怕,你怕啥?

            支付碼3米外都能被盜刷,原理上確實說得通,也存在現實案例,但是通過分析不難發現可操作性和必要性卻極低。如果說支付碼3米外都能被盜刷,那么在刷臉支付盛行的今天,我們每個人出門豈不是都要戴面具出門了,不然被盜刷了怎么辦?

            呵呵,一句玩笑,但道理都是一樣的。有句話說得特別好,拋開劑量談毒性就是耍流氓。同樣的道理,拋開幾率就談風險,無非就是博取關注罷了。在科技手段的支持下,移動支付無論從便捷性還是在安全性上都要比傳統的現金和刷卡要好。

            當然,還是那句話,呼吁安全意識沒有錯,但掌握了其中原理無疑才能更有的放矢。回到支付碼3米外都能被盜刷這事兒上來,你把二維碼捂好了就完了,就這么簡單!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