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朱松梅)關閉樓道垃圾間,撤掉700多個垃圾桶,居民垃圾統一分類投放在樓下的桶站。在朝陽華騰園小區,居民、屬地和物業公司正努力改變著20年的扔垃圾舊習。試點半個月來,每天分出的廚余垃圾從3桶增加至60桶,廚余垃圾揀出率增了19倍。
勁松橋東北角,華騰園小區坐落著13棟居民樓。樓院里最近新設了11組分類垃圾桶站。早晚兩個時段,有指導員現場幫助居民分類投放。這樣的場景在其他小區似乎并不稀奇,然而在華騰園,可是20年來頭一次。
物業經理李京義說,華騰園于2000年入住,每層樓的樓道里都設有垃圾間,總共352個。居民扔垃圾根本不需要下樓,推門順手就扔了。直到2003年“非典”之后,才暴露出垃圾間易滋生蚊蟲、影響衛生等缺點,新建樓房普遍取消了這一設置。
如今,隨著本市開啟垃圾分類新階段,垃圾間的缺點又一次暴露無遺。李京義說,整個小區的垃圾間數量龐大,物業沒有人力做到無死角監督投放。且由于空間狹小,收運人員無法在垃圾間分揀,易造成混放混堆。于是,5月12日,小區正式開啟了“垃圾桶下樓”的嘗試,352個垃圾間全部封閉,704個垃圾桶也隨之搬走。
“要把大家20年的習慣給扭過來,太不容易了!”社區居委會主任王漢良說,早在半年前,社區就開始入戶宣傳垃圾分類的好處和方法,還多次召開居民議事會,討論分類桶站的擺放位置。對于腿腳不便的高齡、獨居、殘疾居民,物業公司還提供代扔垃圾服務。
眼下的華騰園,居民樓樓道中已使用20年的垃圾間都大門緊鎖,并貼有暫時封閉告知書。因為垃圾間的產權屬于居民所有,居民今后還將進一步討論其用途。
原標題:垃圾桶下樓 廚余揀出率增19倍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