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加大金融扶貧支持力度 助力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

            2020-05-25 07:55:10     來源:人民網

            2020年是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加大金融扶貧支持力度。金融扶貧是精準扶貧的利器,金融扶貧發揮金融資源配置的核心作用,以產業幫扶為重點,通過構建包含信用體系、宣教體系在內的金融扶貧綜合體系,精準方略、綜合施策,實現短期快速脫貧和長效穩定脫貧的有機統一,助力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

            一、綜合金融扶貧體系的概念、構成

            據國務院扶貧辦統計,我國農村貧困人口由1978年的7.7億下降為2019年年底的551萬人。貧困發生率從1981年末的88.3%下降至0.6%,累計下降了87.7個百分點,成為世界上減貧人口最多和率先完成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國家,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凝心聚力打響脫貧攻堅戰,取得了決定性的進展,既創造了世界減貧史上的奇跡,也為世界減貧事業提供了范例。

            金融扶貧是精準脫貧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踐中能夠有效推動精準扶貧的實施。金融扶貧是典型的“造血式”扶貧,金融機制的引入可以為貧困地區發展提供資金支持,帶動產業培育和發展,促進就業和地方財政增收,其核心在于通過建立長效機制,用市場機制激發貧困地區的內生發展動力,培育和發展產業,扶智與扶志相結合,實現穩定脫貧和可持續發展。綜合金融扶貧體系主要包括構建信用體系、金融扶貧、產業扶貧和宣傳教育四個部分。四部分相互關聯,有機統一,信用體系是基礎,直接促進金融扶貧和產業扶貧有效開展;金融扶貧是中心,助力產業扶貧各個階段的發展,并帶動信用體系的完善與宣傳教育工作的開展;產業扶貧產生持續發展動力,再正向激勵金融扶貧;宣傳教育體系是保障,最終綜合形成正反饋循環,產生協同效應。

            (一)構建信用體系

            信用環境是企業之間、企業與個人之間、以及個人之間的信任關系和信用程度,是一種普遍的經濟關系,其本質是行為主體守約遵規。貧困地區不良的信用環境與匱乏的優質脫貧項目導致貧困地區無血可造,為貧困地區引入金融扶貧設置了巨大的障礙。金融的本質是信用交易,良好的信用體系是金融扶貧正常運行的基本保障。構建信用體系旨在解決貧困地區信用環境較差以及貧困人口主觀能動不足的問題,從而為金融扶貧的推進提供保障,規避道德風險,確保已經建立的產業能夠順利成長。信用體系的構建需要依托農村信用信息輔助系統,推動貧困人口信用信息征集與評價,指導各金融機構按要求、按標準積極開展信用評定工作,進一步提升貧困人口信用評定率。信用體系的建設還需要發揮當地鄉鎮政府的主觀能動性,充分利用各級扶貧干部的調研數據,協調配合相關部門以村級信用體系建設為重點,全面開展貧困地區信用體系建設,建立新型農村經營主體信用檔案,健全信用評價體系,持續優化地區金融生態環境。

            (二)發揮金融核心作用

            金融的本質是資源優化配置,金融扶貧以股權投資和債權債務關系連接著資金供需雙方,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可以將社會富余資金引導到貧困地區,將貧困地區分散、零散的優勢資源轉化為資本,實現符合當地特點的優質產業培育和發展。強化金融對人力、物力、財力的資源核心配置效用,通過產業扶貧基金、特困貸款、“保險+期貨”等金融產品服務,貧困地區、人口通過金融扶貧渠道獲得資金,借助良好的金融環境和產業支持循環,產生更多的資金利潤,助力實現精準脫貧成效。

            (三)培育優質產業發展

            產業結構單一、融資渠道少、市場競爭意識缺乏、自我發展動力不足、管理理念滯后是阻礙貧困地區發展支柱產業的普遍難題。金融扶貧輔助產業發展,首先需要使特色產品多樣化,通過延長產業鏈與產業周期等形式提升產品利潤;利用當地特點,創造新的特色產品,挖掘市場潛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以及提供技術、銷售支持等方式,增強貧困人口產業發展信心,帶動其脫貧致富。最后還需要加強與各類擔保公司、保險公司協同合作,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的風險防范補償機制,以推動針對貧困地區的金融產品創新和服務方式創新。更重要的是,借助金融的力量,持續推動產業的健康發展從根本上防止返貧現象的發生。

            (四)加強宣傳教育協調

            對于扶貧工作而言,扶貧不應僅僅是讓貧困人口獲得現金財富,而要產生發展的內生動力,如果沒有主觀思想與素質的提升,極易造成返貧現象的發生。通過金融扶貧,讓貧困地區掌握發展致富所需的技術、知識,并通過宣傳引導貧困人口建立脫貧致富的信心,實現激發內生動力作用。加強宣傳和引導,實現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把貧困農民自己主動脫貧之志氣激發起來,增強貧困人口脫貧增收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借助報刊、電視、網絡、刻發光盤、遠程培訓等多種途徑和渠道,開展形式多樣、淺顯易懂的宣傳活動,宣講扶貧再貸款、扶貧小額信貸等政策,讓基層干部充分認識金融扶貧的重要性,熟悉金融扶貧政策。村干部要主動走出去,邀請金融機構對所在貧困地區進行金融幫扶。通過宣傳欄、宣傳手冊、集中宣講等方式,加強金融精準脫貧政策的宣傳,促進貧困人口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增強主動意識,學習并運用政策,搶抓機遇發展產業項目,力爭如期脫貧奔小康。

            二、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方向與作用

            在貧困地區構建完善和綜合金融扶貧體系,關鍵在于構建信用激勵機制,并建立政策機制引導資金、人才、技術流向貧困地區,培育市場化發展思維,激發貧困地區內生發展動力,推動貧困地區企業規范化、規模化發展。

            (一)建立和推出符合市場機制金融扶貧政策和產品

            直接融資領域方面,在標準不降、條件不減的前提下,金融監管部門加大政策供給,對貧困地區企業在首發上市、新三板掛牌、發行債券等方面開辟綠色通道,做到“即報即審、審過即發”,運用市場化機制,引導資金、人才、技術流向貧困地區。發掘貧困地區資源優勢,開發有針對性的期貨品種,實現貧困地區產品信息化、標準化,通過市場機制延長產業鏈,扶持產業發展。截至2019年10月,已有13家企業通過綠色通道政策首發上市,融資金額74億元,有66家貧困地區擬上去企業正在籌備上市。另有315家貧困地區公司在新三板掛牌,涉及22個省份197個區縣,交易所債券市場累計發行扶貧公司債和資產支持證券79只,發行金額407億元。間接融資領域方面,支持大中型商業銀行將普惠型涉農金融業務、扶貧金融業務納入事業部制統一管理,在內部資金轉移定價、考核激勵政策等方面予以政策傾斜,形成專業化服務鄉村振興和助力脫貧攻堅的金融服務供給機制。截至2019年6月,累計發放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及脫貧人口貸款1.73萬億,4915萬人次獲得貸款支持;發放扶貧小額信貸余額3834.15億元,支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906.14萬戶。農業保險承保農作物品種超270種。不斷促進和加強銀保融合,保期結合,發揮“保險+期貨”的作用,推動基礎金融服務擴面提質的同時,有效提供風險保障機制。“保險+期貨”試點項目覆蓋19個省份的99個貧困縣,貧困試點數量占比近60%。

            (二)引導金融扶貧力量廣泛參與

            金融資源紛紛聚焦精準脫貧。開展證券期貨行業“一司一縣”、“一司多縣”結對幫扶活動,發揮金融機構中介服務功能,增強金融資金引導和協同作用,改善融資狀況,輔助產業發展,培育貧困地區造血功能。2019年10月,已有101家證券公司結對幫扶了285個國家級貧困縣,其中75家證券公司主動增加幫扶對象,從“一司一縣”增至“一司多縣”。針對貧困地區金融機構網點少、服務能力弱的問題,各金融機構在調整優化物理網點布局的基礎上,大力拓展電子渠道、流動服務、委托代理等渠道,通過建立惠農金融便利店、離行式自助銀行,投放在行式現金自助設備、自助服務終端,建成助農取款點等手段,利用易地扶貧搬遷貸款、個人小額信用貸款等貸款項目,在貧困地區建立起便民惠農的普惠式金融服務體系。

            (三)為貧困地區引入現代金融理念

            金融扶貧需要扶智與扶志同行,加強對貧困地區金融知識的宣傳培訓,為貧困地區人民提供貸款融資、投資理財、產業知識的同時,也要提供識別非法集資、辨別民間高利貸、反假幣以及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等各方面的知識和金融咨詢服務,幫助村民樹立正確金融理念、強化金融安全意識。同時,進一步擴展貧困群眾職業教育、農技推廣、信息流通等專業技術獲取渠道,培育有科技素質、有職業技能、有經營意識與能力的新興知識化農民,以開拓致富門道,轉變農業發展方式。

            (四)建立健全守信激勵機制

            對失信企業和個人開展協同監管和聯合懲戒,加大貧困人口貸款和其他不良貸款清收力度,嚴厲打擊逃債行為,推動形成誠信為本、誠信為重的良好社會風尚,讓扶貧小額信貸或直接融資“放得出、用得好、收得回”,既帶動貧困人口增收致富又讓貧困人口“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在良好的信用體系建立后,還貸的動力可以正向激勵貧困人口發展產業、加快脫貧的速度。

            總之,構建綜合金融扶貧體系,充分發揮金融扶貧重要基礎作用,建立長效機制,能夠切實鞏固脫貧成果、有效防止返貧,推動金融服務貧困地區實體經濟發展能力。(文章來源:《中國金融》)

            作者信息:

            1.侯智杰,西南財經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在職金融學博士,中國證監會。

            2.許恒(通訊作者),經濟學博士,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副教授。

            (本文僅代表個人學術觀點 , 不代表所在機構意見)

            原標題:構建綜合金融扶貧體系 助力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