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全國政協委員司馬紅:打造生活服務新基建 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2020-05-21 00:05:03     來源:光明網

            原標題:全國政協委員司馬紅:打造生活服務新基建 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當前,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新基建”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動能。打造以新基建和生活服務有機融合為核心的生活服務新基建,以保障民生、穩定就業、服務中小微企業為抓手,實現供給側和需求側的匹配、深化供給側改革和消費升級的協同,能夠有效地提升經濟活力、改善經濟結構、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疫情期間生活服務新基建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 生活服務電子商務平臺成為保障居民生活的基礎設施

              智能化供應鏈和物流體系保障了民生物資供給充足、價格穩定;生活服務電子商務平臺為居民提供無接觸外送、互聯網醫療等服務,兼顧便捷與安全;在線教育讓在校生“停課不停學”,最大化減少疫情對教育的影響。生活服務已具備公共產品屬性,成為保障居民正常生活的基礎設施。

              (二) 新型服務業成為吸納社會就業的重要載體

              以在線生活服務、生鮮電商為代表的新型服務業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實現了社會富余勞動力的彈性配置,推出了共享員工、社會化用工等靈活就業方式,成為吸納社會就業的重要載體。自1月20日至4月25日,美團外賣平臺吸納了74.92萬名新注冊活躍有單騎手,為“穩就業”提供了靈活就業、就近就業的崗位。盒馬鮮生則以“共享員工”的模式接納了超過5000名閑置工人。

              (三) 電子商務成為中小微企業應對疫情的有力依托

              從此次疫情看,電商平臺通過三個途徑提升中小微企業的抗風險能力:一是精準對接產品、服務需求,降低企業庫存;二是提供數字化運營服務,實現降本增效;三是借助平臺數據生態提供便捷的小微金融服務,保障企業現金流、緩解資金壓力。

              二、立足現狀,生活服務新基建尚存若干短板

              一是企業新基建基礎存在較大差異。我國有超過55%的企業、以及80%的服務型企業尚未完成基礎的數字化改造,導致企業上下游和產業鏈之間難以協同。

              二是生活服務新基建人才缺口凸顯。生活服務新基建催生了酒店收益管理師、外賣運營規劃師、民宿房東等新興職業,部分新職業人才缺口較大。隨著生活服務新基建的不斷推進,新興職業的人才缺口將進一步擴大。

              三是生活服務新基建尚未實現均等化。疫情期間出現的“四川學生爬山蹭網學習”、“河南女孩因無法上網課自殺”等事件,表明生活服務新基建尚存在貧富差異、地區差異、群體差異,有可能會產生新數字鴻溝。

              四是數據開放共享機制尚不健全。政府數據開放不足、條塊分割;商業數據共享有限、監管不足;政府數據和商業數據難以有效融合,導致生活服務新基建的“最后一公里”問題凸顯。

              三、著眼未來,建議四方面發力打造生活服務新基建

              一是聚焦關鍵生活服務場景推進“新基建”。加快建設生活服務大數據和云計算中心;推動無人車、服務機器人示范及創新應用平臺;加大智慧餐飲、智慧出行、智慧商圈建設投入;進一步融合生活服務基礎設施與社會治理,打造“一刻鐘生活服務圈”,通過線上、線下融合滿足居民生活需求。

              二是完善政策保障體系、激活生活服務新基建的創新生態。尊重新產業、新業態的發展規律,以包容審慎、客觀科學的態度制定產業政策;加大對生活服務電商平臺或核心企業的財稅金融等支持,發揮其創新引領作用;提供專項資金用于公共基礎設施和中小微企業的數字化改造,補齊新基建短板;將新就業形態納入公共就業服務,建立多層次的人才培養、培訓和輸送機制,為“民生新基建”提供人力資源儲備。

              三是保障生活服務新基建的普惠化、均等化發展。政府要加大針對落后地區、特定群體的生活服務新基建投入,發揮示范和引導作用以撬動更多的民間資本參與;通過設立財稅優惠政策,鼓勵生活服務類企業到落后區域開展業務;通過生活服務新基建消除數字鴻溝、實現普惠發展。

              四是探索數據流通新模式,培育數據開放共享機制。加強政府與企業之間的數據開放共享和有機融合,優化民生服務;推動數據資源向中小微企業開放,提升中小微企業的數據分析能力,激發創新活力;完善數字治理體系,統籌數據創新與數據安全,探索數據要素市場化的可行路徑。

            (責任編輯:DF522)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