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網紅”中華年俗村 獨特魅力煥發勃勃生機
綿竹射水河畔,一幢幢川西民居風格的小別墅掩映在金色的田野中,栩栩如生的年畫故事躍然墻上,鄉趣十足又不失美感。走進四川省綿竹市孝德鎮中華年俗村,水月荷塘如意渠、迎春圖景觀墻、年雕塑、古戲臺等景點韻味十足,漫步其間就像在欣賞一場立體而生動的藝術展,讓不少游客流連忘返。
高起點規劃建設幸福美麗新村升級版
“真羨慕住在這里的村民,環境優美,過得比城里都好。”到過中華年俗村的游客,不禁發出這樣的感嘆。
中華年俗村是為解決因成蘭鐵路建設搬遷安置而規劃建設的新村安置點,規劃核心區用地面積175畝,安置搬遷群眾138戶300余人。建設伊始,該村堅持規劃引領,廣泛征求全體村民意見,充分發動村民自主全程參與規劃方案審查和建設施工監管,構建起以鎮為主體,市級部門、規劃專家、設計團隊、鄉村規劃師、項目業主、群眾代表“六方聯動協作”的管理模式,按照一套規劃定藍圖、一套圖集控風貌、一套制度建規則、一套人馬保落實“四個一”的建設機制,全力打造獨具川西生態年俗文化主題特色的幸福美麗新村升級版。
“我們按照‘生態廊道交織、文化核心突出、民居組團布局’理念,以鄉土景觀和年俗元素為載體進行打造,促進文農旅融合發展,力爭為孝德年文化特色小鎮畫上點睛之筆。”年俗村村主任牟修軍說,新村安置點運用現代設計手法,簡化提煉從而形成現代中式民居建筑,并統一在建筑局部加入年俗(畫)元素,在整體結構下布局規模大小不一、形態豐富、富于變化的院落空間;景觀打造圍繞年俗主題,從色彩、文化、鋪裝與植物配置等方面入手,以出入口景觀、中心景觀、節點景觀等為路徑,以梅花、牡丹等花卉植物院落景觀為重點進行規劃設計,從而將居民安置、農業觀光、鄉村旅游、年俗體驗等功能進行融合,一步步將規劃藍圖變成了現實。
“做夢也沒想到,我們能住進這么好的家。”望著一排排漂亮的“小別墅”,村民們喜笑顏開。該村138戶搬遷農戶被分為12個年俗區組團,既能享有與城鎮居民一樣良好的公共服務,又保留了“前庭后院、栽瓜種菜”的農村特色、農家情趣,真正過上了讓城里人都羨慕的幸福生活。
多業態融合發展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隨著綿竹鄉村旅游的升溫,如今年俗村已經成為四川高顏值的“網紅村”,也成為不少外地游客必到的“打卡點”。 隨著原鄉餐飲、風情民宿、主題集市、鄉村觀光、傳統手作和年俗活動等業態的逐步出現,一個將年畫、年俗、年趣融為一體的幸福美麗新村升級版正煥發出勃勃生機。
村民張應全家的三層小洋房裝修得精致而大氣,電視、冰箱、洗衣機、空調等電器樣樣齊全,完全就是城里人的生活水平。“家里通了水電氣,管網全部下地,干凈又衛生。”張應全說,現在村里正在大力發展新業態,讓更多村民吃上“旅游飯”,走上致富路。
每天一大早,村民唐大爺和老伴便開始打掃衛生、整理貨品,自從“唐伯伯土特產”開門營業以來,老兩口的日子過得更有奔頭了。“現在住進了新房子,還能在家門口掙錢,真得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唐大爺說,他家的土特產很受歡迎,很多游客都會特意買上一份帶回家。
產業興,則鄉村活。如何利用現有資源走出鄉村振興特色路子,成為年俗村村兩委一直在思考的問題。目前,年俗村新成立了綿竹年俗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希望通過“支部+公司+農戶”的模式達到“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發展目標。
在年俗村,一家名為“覓語”的商鋪顯得格外引人注目。清新別致的裝修風格,品種多樣的甜品飲料,讓游客在欣賞美景的同時還能享受舌尖上的美味。
“這是我們成立年俗旅游發展公司后引進來的,主要是為了豐富吃住行游購娛等多種業態,讓更多游客慢下來、留下來。”牟修軍說,村里還打算把部分農戶的閑置房間集中起來,通過引進更多資金、人才進行統一規劃和設計,大力開發鄉村民宿,努力走出一條符合本地村民實際的“業興、家富、人和、村美”鄉村振興新路子。
(責任編輯:DF532)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