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5G的大日子來了!“新基建”風頭正勁
5G+新基建,2020年中國經濟的熱詞。
戰“疫”一線諸多5G技術創新應用迅速落地。江蘇首輛5G+4K新冠肺炎病人轉運車成為疑似患者收轉環節的重要“通信兵”;5G智能醫護機器人、5G熱力成像測溫、消毒機器人、負壓救護車接連上陣;廣州重大項目破土動工的現場通過5G信號傳輸到各個會場。。。。。。
5月17日,世界電信日的到來,更為新基建點燃一把熱火。中央及地方政府頻頻“發聲”,相關政策密集出臺,為“新基建”指路護航。市場已掀起一股“新基建”的熱潮,不少行業將就此迎來新轉機,一批中國科技“隱形冠軍”正在成長崛起。
多省市新基建開足馬力“吸金”
“新基建”風頭正勁,對數字基建,各省舍得“真金白銀”,政策的扶持力度進一步加大。
據不完全統計,根據中國31個省區市發布的2020年重大項目投資計劃表,目前已有超25個省區市提及“新基建”,總投資規模萬億量級。相比傳統的“老基建”,“新基建”更加著眼于“新”,即面向未來,面向科技領域,比如5G、新能源汽車、云計算、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等“科技硬件”。
5月8日,廣州舉辦“數字基建云聚廣州”首批數字新基建重大項目簽約及揭牌活動,亮出了數字新基建發展“路線圖”:到2022年,廣州將累計建成5G基站8萬座,總投資超過300億元,建成全國一流的5G商用試點城市和綜合型信息消費示范城市。
江蘇省加速推進5G網絡,2020年計劃投資120億元,新建5G基站5.2萬個,實現各市縣城區、重點中心鎮5G網絡全覆蓋。江蘇省將推進工業互聯網安全平臺建設,加快5G與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融合,推進車聯網應用等,形成共用共享、科學合理的全省大數據中心整體布局。
2020年四月份,山東省17個部門聯合推出“十七條”新政,落實電價優惠和公共資源開放,破解5G基站進場難、電價高難題;加快山東省5G基站建設。
新建3.4萬個5G基站,100家以上無人工廠、無人生產線、無人車間,10萬個電動汽車充電樁、45個左右出租車充電示范站、20個左右加氫站……未來三年,上海新基建預計總投資約2700億元。
政策加碼之下,各地“新基建”發展正在聚力成勢。科技基建將成城市競爭力“新底座”。
邁向奔騰的產業賦能新時代
高速度的5G將為生產生活帶來許多新的變化,無人駕駛、智能家居、虛擬現實游戲、云計算、物聯網這些技術在5G網絡下將有機會充分發揮潛力。
依托新一代國家交通控制網試點項目建設,江蘇常州試點工程測試基地開展了基于5G低時延高可靠無線通信技術的自動駕駛功能的測試;蘇州工業園區圍繞打造5G融合自動駕駛國家級示范區,開展了測試區及配套5G車聯網實驗室,以及園區智能交通建設。
在南京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未來三年將率先實現南京農高區“5G+4G”全域覆蓋,以及千兆光纖寬帶接入,同時依托 “農業AI大腦”云平臺,為農業技術創新、農業產業升級和農業經濟發展注入數字新動能。
5G技術將成為釋放工業自動化潛能的催化劑,為工業制造升級提供無限可能。科大訊飛華南人工智能研究院將建設5G+AI智慧教育應用示范工程項目,廣州港與上海振華重工、中國聯通、華為簽約共同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首個5G全自動化港口碼頭。
山東移動與海爾聯合發布“空調云”,打造國內首個中央空調物聯網和大數據解決方案,并通過物聯網技術推動中央空調產品升級,實現20%以上的能效提升。與濟南高新控股集團合作,打造半導體芯片全自動無人生產線。
進入新基建時代,新業態、新商業模式迭出,當數字化能力滲透得無處不在,一個萬物互聯的智能中國也將噴薄而出。在宏大的發展進程中,中國無數高科技企業勢必崛起。
從漏洞破局謀新
當前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洪流奔涌,超萬億的廣闊天地就在眼前,如何通過政企協作、供金布局、融合發展等手段,讓“新基建”真正釋放出新動能,是政企需共同研究的課題。
如何引導、撬動社會資本投入到“新基建”是關鍵。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發改委主任馬春雷介紹說,針對新增站址選址難、進場難等突出問題,上海將編制5G移動通信基站布局規劃導則,并指導各區開展5G基站布局規劃;新基建屬于新事物、需要探索技術標準和建設導則,上海將通過完善規范標準等加強引導;針對解決“建不快”的問題,上海將支持政策性銀行、開發性金融機構以及商業銀行建立總規模1000億元以上的“新基建”信貸優惠專項。
進場難、維護難、運營難,也讓山東5G基站建設遇到了“煩心事”。
記者在實地走訪中了解到,位于濟南的山東省文物總店是5G基站建設規劃點,從去年10月份開始電信運營商便與這里洽談基站進場業務,但至今沒有任何進展。其次,為了保證5G基站正常運行,在安裝好基站后需要定期維護。但技術人員在進行設備維護的時候,也會遇到一些明著暗著的“門檻”,比如繳納費用問題。另外,5G基站用電類型屬于非高耗能行業電用戶,但有些基站現在使用的卻是高價電,出現運營難的問題。
“通過補齊短板,鞏固長項,增強發展后勁與區域競爭力”,相關負責人表示。對于正在競上新基建的各省而言,不僅要在5G、人工智能等必答題上拿到高分,還要在富有區域特色的附加題中爭取拿分。
(責任編輯:DF520)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