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國家統計局:4月國民經濟運行繼續改善 逐步向常態化復蘇

            2020-05-16 17:08:04     來源:科技日報

            原標題:國家統計局:4月國民經濟運行繼續改善,逐步向常態化復蘇

              工業生產由減轉增、制造業增速回升明顯,市場銷售有所回暖、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持續回落,固定資產投資好轉、高技術產業投資降幅明顯收窄……

              5月15日,國新辦舉行4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新聞發言人劉愛華表示,4月份國民經濟運行繼續改善,主要指標呈現積極變化。國內疫情防控向好態勢持續鞏固,復工復產復市扎實推進,生產需求逐步好轉,基礎產業支撐有力,市場預期總體穩定,新動能逆勢增長,經濟活躍度提升,主要指標延續了3月份以來恢復改善勢頭。

              主要經濟指標繼續改善,我們又該如何看待4月份經濟表現?

              劉愛華說, 4月份經濟運行主要的特點可從四方面總結:

              第一,復工復產扎實推進。國家統計局4月下旬的快速調查顯示,截至4月25日左右,規上工業達到正常生產水平一半以上的企業接近85%,規上服務業企業超過70%。從市場預期看,也呈現環比改善的勢頭。4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是50.8%,處于景氣區間。

              第二,生產需求逐步好轉。從工業來看,當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9%,從上月下降1.1%轉為增長。從行業看,41個大類行業中28個行業增加值實現同比增長,增長面擴大;從產品看,統計的612種商品中60%實現同比增長,產品的增長面比上個月擴大超過20個點。從投資看,投資活動呈現回暖態勢,1-4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10.3%,降幅比一季度收窄5.8個百分點,其中制造業、基礎設施投資、房地產投資收窄的幅度都在4到8個百分點左右。

              第三,轉型升級態勢持續。1-4月份,和互聯網相關的新業態、新模式繼續保持逆勢增長。1-4月份,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8.6%,比上月加快2.7個百分點。從工業來看,4月份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5%,一些高技術產品繼續保持較快增長,比如光纜、挖掘鏟土運輸機械增長都在40%以上,工業機器人增長26.6%。

              第四,就業物價總體平穩。當月城鎮調查失業率是6.0%,比上月小幅上升0.1個百分點,月度之間波動比較小。從物價來看,物價保持平穩回落的態勢。

              在目前國內外疫情形勢比較復雜嚴峻的背景下,下階段經濟走勢又會怎樣?

              對此,劉愛華判斷概括為三句話:我們有底氣,我們有信心,我們有挑戰。

              劉愛華解釋說:

              這個底氣來自于我們經過長期積累形成的完備產業體系、日益完善的基礎設施、超大的市場規模。這些優勢在嚴重疫情沖擊下沒有受到嚴重的傷害,沒有發生根本改變,在抗疫情過程中甚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撐作用。

              我們的信心則來自于疫情發生以來的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積極成效。3、4月份連續兩個月經濟處于恢復改善的勢頭,本身也體現了經濟增長的韌性,也為進一步加大宏觀對沖政策、進一步推動復工復產增添了更多信心。

              至于面臨的挑戰,劉愛華坦言,現在境外疫情擴散蔓延的勢頭仍然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的沖擊仍在復雜的發展和演變過程中。從國內來看,疫情防控取得重大的戰略成果,但從經濟層面來看,這種復蘇勢頭還沒有回到全面的正常水平,就業壓力還比較大,企業生產經營的困難還比較多,面臨的風險挑戰仍然比較多。

              接下來一方面要抓緊落實落細前面已經出臺的宏觀對沖政策,另一方面要根據形勢的變化和企業的訴求,及時調整應對政策,推動經濟全面回歸常態。

            (責任編輯:DF529)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