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自貢富順:朝著同步實現全面小康宏偉目標奮力沖刺
2020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自貢市富順縣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責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發展機遇,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以牢固的政治定力、務實的工作作風、扎實的工作舉措,下足“繡花”功夫,高效推進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掛牌督戰工作,確保高質量完成脫貧目標、穩定增收、質量提升、政策落實、問題整改、宣傳總結“六大”任務,全力打好脫貧攻堅鞏固提升保衛戰,全面消除絕對貧困,同步實現全面小康。
脫貧目標全面達到高質量標準
該縣緊盯“兩不愁三保障”指標,全面實施就業、產業等扶貧措施,實現2020年計劃脫貧的1戶3人高質量脫貧。同時,確保已退出的34個貧困村和5萬多脫貧人口得到高質量鞏固提升。
為實現上述目標,該縣高效推進督戰工作。今年3月,制定掛牌督戰實施方案,縣級組建1個指揮部、3個工作組、4個督戰隊,細化工作舉措,對“兩不愁三保障”、問題整改、易地扶貧搬遷、“四不脫”工作、扶貧項目、“三精準”“三落實”、系統數據、動態監測、就業扶貧、作風建設十項工作,全面啟動脫貧攻堅掛牌督戰。縣督戰隊會同市突擊隊,每天赴鎮鄉(街道)、貧困村和縣級部門督戰,找準問題、發現弱項,壓實責任、強化整改、補齊短板。各鎮鄉(街道)、縣級部門按每日反饋問題清單,落實問題核查整改工作。
穩定增收全面落實高效率舉措
實施產業培育工程。堅持把產業發展作為貧困人口增收脫貧重要路徑,創新多種益貧帶貧模式,多形式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實現90%的貧困人口集聚在主導產業鏈上。一是組建“三支隊伍”。全縣實現技術培訓、指導、咨詢、服務全覆蓋,有效解決關鍵農事季節和主要產業的技術指導幫扶需求,持續穩定貧困戶穩產增產。二是落實產業扶持基金。主要用于貧困戶和集體經濟組織產業發展,受益人數萬余人。三是構建產業格局。因地制宜發展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優化扶貧產業區域分布和重點,形成“8+N”的產業格局,建成特色產業扶貧園2個。四是創新利益聯結。充分調動新型經營主體、社會力量參與產業扶貧,形成多種利益聯接模式,主要有“企業+基地+農戶”訂單模式、“龍頭企業+貧困戶代養”模式、“專合社+基地+公司+農戶”分紅模式、“產業基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貧困戶”模式。
開展貧困技能培訓。抓牢貧困家庭勞動力精準就業培訓、勞務輸出、產業吸納、自主創業等工作,高效推進就業扶貧,力促貧困群眾增收致富。截至目前,累計安置農村公益性崗位3316 人次,發放崗位補貼1381.32萬元;組織貧困家庭勞動力參加就業扶貧培訓2萬余人次,培訓補貼及生活費補貼合計266.785萬元;培育致富帶頭人1500余人次;在貧困勞動力中扶持自主創業人員37人,補貼37萬元;積極舉辦就業扶貧專場招聘會及送崗下鄉活動130余場次,建檔立卡勞動力達成意向182人;完成就業扶貧示范村和示范基地建設,建成就業扶貧基地1個、就業扶貧車間3個;通過公益性崗位安置、招聘、企業吸納、組織輸出等完成新增貧困勞動力轉移約3000人次,新型農業生產主體、返鄉創業園區、本地企業等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800余人次,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規模達15500人。
著力推進消費扶貧。一是搭建銷售平臺。全縣建成村級電子商務站110個,34個貧困村實現了全覆蓋。二是抓實電商培訓。協調富順郵政分公司組織全縣“郵掌柜”電商人員共計300余人進行業務知識培訓,組織鎮鄉(街道)分管領導、已建成的電商服務站點負責人進行農村電子商務培訓會,共集中培訓500余人次,對全縣電商發展起到宣傳推廣和帶動作用。三是積極拓展銷路。開展川南?富順農特產品年貨節、“銀富順”國貨博覽會;組織企業參加川貨全國行、西博會、廣交會等展會,廣泛宣傳“富順造”產品,為開拓全縣農特扶貧產品市場搭建平臺,為縣域消費扶貧產業跨越式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質量提升全面實現高水平目標
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實施農村公路建設,今年重點向貧困村的交通薄弱區域和貧困人口較多的非貧困村傾斜,新建村道140公里以上。加大產業道等產業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力度,為產業連片發展、“一村一品”培育提供保障。實施農田水利建設,推進病險水庫整治、提灌站新改建等農田水利項目,整治貧困村山坪塘10口,改善灌溉面積480畝。實施土地整理項目,完成拆舊復墾331.64畝。
全面改善人居環境。統籌深化城鄉增減掛鉤、農房改造、廁所革命、農村土坯房改造和地質災害避險搬遷等政策,對已實現住房安全保障的,按照“缺啥補啥”的原則,開展貧困戶“六改三清”行動。實施貧困村垃圾清理、污水處理、廁所改造“三大革命”,新建鄉村公廁14座,改建3座,新建1000個生活垃圾收集點,有效處理55%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問題。完善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提升治理水平,促進社會融入,確保“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
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加快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建立健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建立集體經濟發展基金5000萬元,用好用活2240萬元產業扶持基金和1000萬元集體經濟試點基金。鞏固投資收益扶貧模式,深入開展村集體經濟發展試點,推廣土地股份合作、財政資金量化折股、提供農業服務等方式發展村集體經濟。
政策落實全面推行高指標項目
全面落實兜底政策。將所有符合低保條件的貧困人口納入低保范圍,實現“兩線合一”。提前做好收入預測,確保無其他收入來源的貧困人口收入達到今年脫貧標準。為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代繳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100%。按月發放困難殘疾人生活費補貼,按季度發放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實施貧困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和殘疾人免費適配輔助器具等扶貧項目。
全面落實教育扶貧。適齡貧困兒童義務教育階段入學率達100%;實施公辦幼兒園新建和改擴建,農村學校旱廁改造等;落實貧困家庭子女教育補助政策,實施好“雨露計劃”,用好教育救助基金,不讓一個貧困家庭學生因貧輟學。
全面落實健康扶貧。落實“先診療后付費”和“一站式”結算服務,落實“十一免兩補一減一控”政策,實施免費健康體檢、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由財政全額代繳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城鄉居民基本醫保的個人繳費部分,醫保、大病保險參保率達到100%。落實“兩保、三救助、三基金”醫療政策,確保貧困患者縣域內住院和慢性病門診維持治療醫療費用個人支付占比均控制在10%以內。
問題整改全面形成高壓力態勢
突出問題整改。一是強業務。結合市、縣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業務培訓和住建、衛健、金融、教育等系統專項培訓,對扶貧干部、幫扶責任人開展培訓,讓專項部門、幫扶單位、扶貧干部、幫扶責任人提高思想認識、明確工作任務、掌握核查方法。二是聚合力。將市突擊隊中的縣內人員作為縣上對每個鎮鄉(街道)的督戰人員,每天匯總問題上報縣指揮部辦公室,縣指揮部督戰協調組人員與市督戰隊一起督戰各鎮鄉(街道),共同入戶、共匯問題、共商對策、共查整改,到目前已核查出待整改問題5956個。三是明責任。全面梳理近年來各級巡視巡察、審計、暗訪、督查、考核等問題,并將問題清單抄送聯系鎮鄉(街道)、貧困村的縣領導、行業部門、幫扶單位和對應鎮鄉(街道),由承責縣領導、相關單位主要負責同志簽字認領,有力有效全面推動問題整改。四是抓銷號。分級分類匯總建立存量、增量、變量的問題清單、整改清單、責任清單三本臺賬,對發現的突出問題及時分析研判,在查實情、出實招、求實效上下功夫,實行“責任制+清單制+銷號制”管理,強化舉一反三,確保問題限時整改到位;對整改不到位、弄虛作假的及時開展約談,對問題突出、工作嚴重滯后、影響惡劣的嚴肅問責,到目前已完成問題整改5799個。五是強督查。要求縣領導、專項部門、各鎮鄉(街道)和結對幫扶牽頭部門對梳理問題整改情況開展 “回頭督”,全面復核驗證問題整改的真實性、準確性,重點關注已完成整改問題是否存在反彈現象、需長期堅持整改的問題成效是否顯著,做到戶戶見面、事事對標。
強化問責考核。縣紀委監委、目標績效辦、脫貧辦加大定點督查、隨機抽查、回訪復核和明察暗訪工作力度,對整改不力、敷衍應付、虛假整改的,堅決嚴肅處理。
宣傳總結全面展示高成效碩果
激發群眾內生動力。統籌抓好扶貧扶志,通過農民夜校、文化巡演、三下鄉等多種形式持續深化感恩奮進教育、“三化”教育,引導貧困群眾樹立主動脫貧意識。大力推進移風易俗,發揮村級自治組織和村規民約作用。
營造良好社會氛圍。牢牢把握“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宣傳主題,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常態化組織開展脫貧攻堅宣傳報道,選樹一批脫貧先進、幫扶先進,用生動鮮活事例講好脫貧攻堅富順故事。
講好“富順脫貧故事 ”。圍繞脫貧攻堅中心任務,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有序推進“組織一次理論文章征集活動”“舉辦一系列宣講活動”“表揚一批先進典型”“組織一次攝影大賽”“拍攝一部專題記錄片”等十項活動,講好脫貧攻堅富順故事,充分展現脫貧攻堅戰以來全縣取得的重大物質成就、工作成就和制度成就。
認真總結成功經驗。通過文字、視聽、圖志等多種方式,全面系統總結展示全縣脫貧攻堅實踐創造和歷史成就。
(責任編輯:DF529)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