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旌德縣:創新載體 脫貧攻堅見實效
近年來,旌德縣緊緊把握山區縣特點,積極創新載體,全面提升脫貧質量,鞏固脫貧成效,堅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通過六年集中攻堅,累計脫貧2510戶5639人,現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805戶4234人,其中未脫貧10戶36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03%,2017年8個貧困村全部出列。
此外,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純收入由2014年的2500元增加到2019年的1萬余元。8個貧困村集體經濟收入從2014年基本為零增加到2019年的248萬元。
“抓股改、促三變”狠抓產業扶貧
作為全國首批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縣,旌德始終堅持把產業扶貧作為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深入推進“抓股改、促三變”改革。
通過清產核資、成員界定、折股量化和成立主體,全縣68個村(居)注冊成立了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126228名農民成為合作社股東,貧困人口每年獲得分紅收益。2019年,全縣68個村(居)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總額達到2207萬元,同比增長40%,其中8個貧困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總額248萬元,平均每村31萬元,60個非貧困村收入總額1959萬元,平均每村32.65萬元。
此外,該縣還引導22家經營主體成立產業扶貧聯盟,采取“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帶動8個貧困村所有貧困戶。
率先探索林長制狠抓生態扶貧
結合全國第一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建設,旌德以林長制改革為重要抓手,實施“林農增收五法”,讓貧困人口共享生態紅利。
一是發展林地入股,26萬畝林地入股35個林業專業合作社,帶動145戶貧困戶,年收益7萬元。二是發展林下經濟44.6萬畝,黃精、白芨等林下中藥材種植面積4.2萬畝,帶動209戶貧困戶,年收益20余萬元。三是聘請180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擔任生態護林員,人年均增收7400元。該縣每年還通過生態公益林補助44戶貧困戶1.7萬元,森林長廊補助52戶貧困戶5.3萬元。
推行“黨建+三治”狠抓法治扶貧
以“黨建+三治融合”為抓手,該縣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激發脫貧內生動力,從思想源頭“拔窮根、摘窮帽”。健全扶貧依法決策機制,推行貧困村“一村一法律顧問”,設立精準扶貧法律援助“綠色通道”。
同時弘揚“旌善崇德”的德文化、孝文化,針對農村獨居老人因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而成為貧困戶的問題,綜合運用法律、經濟、道德、規約等手段,督促子女感恩盡孝;針對子女住新房、父母住危房的問題,縣政法機關聯合印發通告,敦促子女限期將父母接入新房共同生活。打造鄉風文明“一村一品”,引導群眾祛除陳腐思想,改掉陋風舊俗。
(責任編輯:DF526)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