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上海一季度網絡詐騙案立案下降38% 網貸詐騙多發

            2020-04-10 22:40:31     來源:人民網

            原標題:上海一季度網絡詐騙案立案下降38%,網貸詐騙多發

              記者今日從上海市公安局獲悉,2020年一季度,全市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立案同比下降38%,破案同比上升逾40%,全市電信網絡詐騙總體發案持續保持下降態勢。市反詐中心共撥打勸阻電話8萬余人次,查凍涉案銀行賬戶3200余個,成功凍結涉案資金8400萬余元。

              今年一季度,網絡貸款類詐騙案件呈多發態勢,占到全市既遂案件近19%,同時網絡交友類詐騙案件也時有發生,且案值較大。

              網絡貸款詐騙占比近2成被害人均有貸款需求

              “網絡辦理小額貸款,無抵押,快速放款”……這樣的好事,對于一時資金周轉困難的人來說,非常具有吸引力。而一些犯罪嫌疑人,便利用借款人急于籌錢的心理乘機行騙。

              今年1月24日,韓某向楊浦公安分局報案稱:其在網上貸款時被騙。接報后,楊浦警方立即開展調查。原來,1月23日,急于周轉的韓某使用手機上網搜索并下載一款名為“來分期”的網貸APP。此后,韓某通過平臺與“客服”取得了聯系,并在對方要求下進行注冊。完成注冊流程后,平臺顯示韓某的可貸款額度為108000元,這讓正為資金短缺而煩惱的他不禁心頭一喜。

              “想要馬上提現,必須先交一筆服務費。”眼見馬上就可以貸款,韓某不虞有假,就根據“客服”要求,向指定賬戶轉賬了4300余元“服務費”。讓韓某沒想到的是,轉賬只是剛剛開始。此后,“客服人員”又以需交“激活費”、“保證金”等為由,陸續讓韓某向指定賬戶轉賬6筆資金共計18000余元。而等韓某完成共2萬余元轉賬欲從平臺提現時,他卻發現所謂的“貸款額度”只是一個數字,根本無法提現。他意識到被騙于是報警。

              經走訪調查,偵查員確認該貸款平臺根本沒有獲得金融主管部門授信和授貸資質,系以提供網絡貸款為名實施詐騙的“釣魚”APP。而在韓某完成轉賬后,該平臺再也無法打開。對此,警方經過深入調查,發現韓某轉賬的2萬余元分別進入了廖某、雷某等人的銀行賬戶,進而掌握了廖某、雷某等人參與電信網絡詐騙的犯罪證據。

              3月下旬,偵查員在廣東東莞陸續將犯罪嫌疑人廖某、雷某等4人抓獲。到案后,廖某、雷某等人如實交代了在明知他人實施網絡犯罪的情況下,提供銀行賬戶幫助轉賬提現,并從中“抽頭”非法牟利的犯罪事實。目前,犯罪嫌疑人廖某、雷某等4人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案件在進一步調查中。

              今年3月以來,楊浦警方集中警力,奔赴廣東、山東、福建、河北等多地,對接報的多起涉網絡貸款詐騙案件中,提供支付碼、銀行賬戶等支付結算違法行為的犯罪嫌疑人開展集中抓捕,目前已有49名犯罪嫌疑人被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警方介紹,網絡貸款類詐騙的犯罪嫌疑人一般偽裝成貸款公司業務員,使用短信、電話、社交軟件搭識被害人,以“大額度、低利息、對征信沒有要求、迅速放款”等便捷條件為誘餌,誘騙被害人安裝虛假貸款APP、登陸假冒貸款網站或通過社交軟件發送給被害人“借款合同”。然后,編造貸款需先支付所謂的“貸款包裝費”“還款能力核實”等各種理由,要求被害人先支付首月還款本金及利息等,誘騙被害人向犯罪嫌疑人賬戶轉款或通過第三方軟件支付錢款。

              此類詐騙的主要特點是:被害人都有貸款需求,曾在網絡貸款平臺上注冊個人信息并申請貸款,而且有被拒的情況。犯罪嫌疑人一般都制作虛假貸款APP、虛假鏈接要求被害人登陸,并以交納保證金、公證費、服務費等各種理由誘騙被害人支付錢款。

              網絡交友詐騙案值較大目標群體是女性

              近日,家住新閘路的李先生到靜安公安分局石門二路派出所報案稱,2019年9月,李先生通過網絡,認識了一名自稱“王曉曉”的女子,兩人互加好友。通過聊天,李先生發現“王曉曉”溫柔賢惠、知書達理,感覺自己找到了真愛,兩人關系迅速升溫。

              “哥哥,我看中一個包包,你給我買吧。”確立關系后不久,“王曉曉”便提出了要求,李先生想都沒想,趕緊給對方打了錢。收到錢的“王曉曉”更熱情了,李先生心里美滋滋的。隨后,李先生對于“王曉曉”提出的要求有求必應,結果短短3個月的時間便給“王曉曉”轉賬13萬元。今年1月,李先生對自己神往已久的“女神”提出結婚的請求時,“王曉曉”以各種理由搪塞,最后竟是忽然消失了。此時的李先生才清醒過來,知道自己上當受騙了。

              接到報案后,警方迅速開展調查,很快查清了“王曉曉”的真實身份。原來,“王曉曉”根本不是什么美女,而是一名已婚男子。隨著案件的深入調查,警方很快便在四川將嫌疑人何某和其妻子許某抓獲。

              隨著兩人的到案,案情漸漸浮出水面。據犯罪嫌疑人何某交代,其在某平臺上經營著一個網店,可生意卻一直不好。無意間其認識了被害人李先生,起初何某只是為了想能留住客人,讓李先生在自己的網店里多買些東西。可隨著聊天的深入,突然有一天李先生向其表明了愛意。何某便順水推舟,偽造了“王曉曉”的身份,并以測試李先生的戀愛誠意向其索要禮物,看著對方豪爽地滿足了其要求后,便更加肆無忌憚的向李先生索要禮物和錢款。為了讓李先生能陷入自己精心編制的陷阱,何某更是伙同自己妻子許某,通過語音的形式和李先生互訴心聲。

              警方介紹,網絡交友類的詐騙案件中,犯罪嫌疑人通過網絡社交平臺搜索被害人并添加為好友,冒充“高富帥”“白富美”“投資專家”“境外賭博網站工程師”等身份與被害人建立關系。被害人有投資意向后,拉攏被害人進入微信、QQ群,推薦參與博彩投資,繼而以“了解博彩平臺漏洞”等理由引誘被害人參與博彩等活動,之后讓被害人登錄虛假網站轉賬,并在初期給予小額回報,當被害人完全相信所謂的網絡博彩能夠獲利以后,便會大額轉賬投資,最終造成巨額的財產損失。

              從發案情況看,此類詐騙的主要目標群體是女性(占比64%)和中青年人群(20歲至49歲占比80%),犯罪嫌疑人主要通過婚戀網站(占比70%)搭識被害人,通過即時聊天軟件(占比90%)和被害人溝通,被害人絕大多數(占比77%)未能與犯罪嫌疑人視頻聊天。此類詐騙的平均詐騙周期為15天,最短3天,最長60天。

              警方提醒,網上交友須謹慎,尤其是沒見過面的網友。不要被詐騙分子的花言巧語所迷惑,只要對方開始談錢就要提高警惕。借貸要選擇正規貸款機構,不要輕信“無需擔保、無需審核”等宣傳,牢記貸款前要求先付款的都是詐騙。

            (責任編輯:DF520)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