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新國展”里的大學生“翻譯官”

            2020-04-02 22:11:43     來源:人民網

            3月21日夜班結束前,在崗學生志愿者與帶隊老師合影。

            資料圖片

            3月10日,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新館(以下簡稱“新國展”)啟用作為入境人員集散點。“響應號召,守護國門”,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的33名師生志愿者馳援“新國展”,提供防疫語言志愿服務。疫情之下,“95后”“00后”大學生有著怎樣的擔當,一起讀讀他們的故事。

            隊伍集結“有速度”

            “只考慮了5分鐘,我就決定報名。”高級翻譯學院的2018級本科生張爽收到輔導員的消息時,已經是3月9日晚10點。“比起防疫一線的危險,我更在意自身的翻譯水平。”張爽說。

            得知女兒要上防疫一線,張爽的媽媽非常擔心。“學校會配備好防護用具”“放心,每天都會跟您報平安”“我去也是為祖國做貢獻呢!咱家驕傲!”……張爽一再寬慰母親,一是安全有保障,二是祖國有需要。

            接到老師電話,歐洲學院的大二學生梁佳妮同樣很堅決。“我在校擔任國際志愿中心的學生干部,這個時候一定要上!”梁佳妮說。亞洲學院的周鑫今年“大三”,是志愿隊伍中的“學姐”,也是一名中共預備黨員。“我沒有多問,就直接報名了。”周鑫告訴我們,在疫情防控中,她家是“父女齊上陣”。“我爸爸是社區一線的防疫工作者,他非常支持我。”周鑫驕傲地說。

            當晚,招募信息發布不到2小時,30名北二外在京學生加入了志愿隊。他們來自9個不同學院,語言涵蓋了英語、日語、韓語,還包括保加利亞語等小語種。“我們培養出的是有家國情懷的孩子,他們無私奉獻,勇于擔當。”商學院輔導員劉晨陽說,看到同學們積極響應,他感到十分欣慰。

            3月10日上午,志愿服務隊在“新國展”集結完畢。學習防護措施、消毒方法、工作紀律……緊湊的崗前培訓后,同學們便走上志愿崗位。此時,離發起招募不到16個小時。

            志愿服務“有溫度”

            “在‘國門’做志愿者,我們就代表著祖國的形象。”張爽打心底里想,既然是做翻譯,就不能冷冰冰地“走程序”。“集散隔離不是疏遠,更不是歧視,我們熱情些可以減輕他們的心理負擔。”張爽說。

            除了當好“翻譯官”,為外籍人士做心理疏導也是常事。

            “說了許多次‘請冷靜’。”3月16日深夜,張爽在朋友圈寫道。當晚,一名外籍旅客在“新國展”外情緒激動。“我們要讓他放下心理包袱。”聊家人,聊工作,聊疫情。溫和的語氣,耐心的態度,張爽終于打動了這位旅客。情緒穩定后,他決定主動配合防疫工作。

            “有的人長途飛行后十分疲倦,有的人找不到行李情緒急躁,都需要安撫、疏導。”梁佳妮說。3月20日,一位等待集散的小姑娘到總服務臺尋求幫助。“她乘坐國際航班,舟車勞頓。”梁佳妮看出來小姑娘可能餓肚子了,“我挺心疼的,決定把自己的餐包和礦泉水拿給她。”

            干勁十足“有力度”

            “為首都行動,爭做新時代的前行者”“打贏疫情防控戰,我們要同心協力”“疫情無國界,人間有真情”……張爽說,“新國展”內的標語振奮人心,激勵斗志。

            志愿工作有苦有累,我們的大學生逐一克服。“全副武裝”地工作,有時磨破了鼻梁,刮紅了臉頰,梁佳妮卻說:“醫生和護士比我們辛苦多了!”為了節約防護物資,志愿者們嚴格控制飲水,少跑衛生間;長時間穿防護服,遇到流汗、反胃,就頂一陣……

            工作忙碌,但也有歡樂與溫暖。“一個特殊的時期,一個特殊的生日,謝謝大家!”周鑫在翻譯崗上過了21歲生日。紅的、綠的、藍的,各色便利貼上寫滿了溫馨的祝福,帶隊老師還特意準備了小蛋糕。“各位戰友,大家都是過命的兄弟了。”周鑫調侃道。

            戰勝疫情,同學們信心百倍。“我們肯定能戰勝疫情。”商學院的陳子豪說。去年參與了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國慶閱兵活動的他,正盼望“從勝利走向勝利”。“春暖花開時,我們會重回正軌。”梁佳妮說,志愿工作結束后,她一定要去頤和園看花。在志愿日記中,張爽寫下了一句話:“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