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國網杭州供電公司全國首創“電力大數據+金融”輸血中小微企業
中小微企業是吸納就業的主體,是保證產業鏈供應鏈暢通的重要環節。在民營經濟發達的浙江,中小微企業不同程度受到疫情影響,面臨經營停滯、資金短缺等困難。國網杭州供電公司活用大數據,聯合政府和銀行發布企業電力金融信用報告,聯動政商“親清在線”平臺發放財政補貼,已幫助全市超過1000家中小微企業快速申請貸款、便捷獲取補貼,跑出了達產增產“加速度”。
在“輸血”中小微企業的同時,國網杭州供電公司整理當前申貸企業用電情況,發布了首期杭州企業電力信用指數。按百分制算,該指數平均值為85.4分,中位數為88分,超六成中小微企業電力金融信用綜合評級達到A,享受到了銀行快速放貸服務。
電力金融征信報告精準透視小微經營狀況,銀行放貸時間從四五天縮至20小時
一輛卡車靠路邊一停,50出頭的方力軍三步并兩步走出廠房,他右臂一揮,幾個統一著裝的小伙子便快步跟上。“卸貨了,一半搬到二樓流水線,現在就搬!剩下全放倉庫。”方力軍指揮著。
方力軍是杭州嘉得利針織公司的總經理。2月底復工復產后,他就有個幸福的煩惱:湖北以外的員工都接回來了,外貿和內銷訂單一張張上門,唯獨缺錢買原材料。
“總共缺3.5噸高級毛紡紗線。感覺就像客人到家門口了,發現缸里沒米、鍋里沒菜。”方力軍說。他試著在手機上申請了一筆100萬的農行貸款,沒想到第二天錢竟然賬了。銀行告訴方力軍,貸款20小時放到位,用時比以往減少了80%,跟他企業的生產用電有直接關系。
電力能反映宏觀經濟晴雨,也能透視企業生存狀態。國網杭州供電公司和中國農業銀行杭州分行合作,把企業生產電力大數據作為征信憑據,根據每一家申貸企業的用電情況出具《電力金融信用評價報告》,加快企業信用評估的效率和準確性,幫助小微企業擺脫資金短缺,盡快復工達產甚至增產。
為企業金融畫像,準確性是關鍵。國網杭州供電公司特別選取了用電增長度、用電穩定度、行業景氣度、繳費信用度四個數據,前兩者綜合評價企業長期的產能增減和波動情況,行業景氣度用于宏觀評價企業所在行業的景氣程度,而繳費信用度則透過電費繳納情況摸排企業資金鏈狀態,給出企業電力金融信用的總體評級、評分。
按照這套算法,嘉得利的用電增長度、用電穩定度得分都超過了80分,處于優秀行列。而企業的繳費及時度達到100分。憑著這份綜合評價為A級88分的電力金融信用報告,方力軍20小時拿到了百萬貸款。現在,開足馬力的嘉得利流水線已經能日產成衣3000件。
中國農業銀行杭州分行普惠金融事業部總經理郭新飛坦言,把電力大數據引入金融征信,小微企業得了實惠,銀行簡化了實地踏勘和報表審查,提高了判斷準確性,對銀行也是一件大好事。
截至3月24日,向銀行申請貸款杭州中小微企業平均用電增長度、用電穩定度、行業景氣度、繳費信用度數據分別為81分、58分、72分和100分,在用電穩定度關鍵指標中呈現明顯的兩級分化狀態。
電力數據算清政府財政“補給誰、補多少”,企業主手指點點5分鐘領取生存金
20小時,并不是資金活水流向小微的速度極限。從手機確認到資金到位,杭州政府補貼跑出的成績是5分鐘。
沒有填資料、沒有打報告,只需在“親清在線”平臺上點擊確認、靜等5分鐘,杭州銀都餐飲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常莉拿到了一筆4.5萬元的政府電費補貼。她隨即買下一批原材料,擴大公司食用器具的產能。
這筆補貼,來源于杭州余杭區政府“給予工業中小微20%基本電費補助”政策。之所以無需填資料,是因為國網杭州供電公司已經提前一步完成了企業電力大數據錄入。該公司一方面向提供“企業復工電力指數”,配合政府篩選高復產率的工業企業清單,精準劃定補貼范圍,另一方面把符合補貼條件的企業名稱、稅號、基本電費等大數據全部上傳到“親清在線”平臺,讓政府“對號入座”發放財政補貼。
到3月23日,“親清在線”平臺已經精準投放財政補貼超過475.8萬元,受惠企業達到856家。
“打開手機,一鍵兌付。有了電力大數據,我們率先打造了區縣財政補助智慧結付模式,不僅讓財政補貼精準投向復工復產的企業,還大大縮短了申報、審核、兌付周期。”余杭區發改委能源科科長馮曉華說。
除了電力大數據“+金融”“+財政”,國網浙江杭州供電公司此前還推出了“企業復工電力指數”“轉供電費碼”等一批大數據應用,服務政府精準摸排全產業鏈堵點、斷點,精準監督各類國家優惠補貼下沉到中小微企業,推動協同復工復產、各類要素跨區域跨行業順暢流動,讓中小微感受到明顯實惠。
(責任編輯:DF526)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