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戰“疫”直擊|在美浙商:每天轉運上噸防疫物資

            2020-03-28 14:12:03     來源:人民網

            張驍,在伊朗經營五金廠,當地未采取嚴格防疫措施時,搶購了一批口罩發給員工,組織工廠封閉隔離。

            秦格,在美國經營快遞業務,見證了防疫物資從“美―中”到“中―美”的轉運傳遞,經手了數以萬計的口罩。

            胡小兵,在意大利生活了37年的溫州籍僑會會長,1月份忙著為中國捐運防疫物資,現在忙著做志愿者,給米蘭居家隔離的患者送藥、給養老院等機構送防疫物資。

            程永升,在德國從事病毒檢測工作,正在籌劃研發新冠病毒肺炎快速檢測儀器,希望為未來提供一種應對方法。

            世衛組織實時統計數據顯示,截止到中部歐洲時間3月27日上午10點(北京時間下午5點),全球確診509164例(新增46484例),死亡23335例(新增2501例)。

            海外疫情持續蔓延,人民網聯系到在伊朗、美國、意大利、德國等國的華僑,聽他們講述在異國的真實戰“疫”經歷。

            張驍,在伊朗的寧夏人。伊朗出現第一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后,當地政府還未采取嚴格的防疫措施,警覺的他迅速行動,盡全力保護著全廠員工,包括30名伊朗員工。

            伊朗華僑:自發組織工廠封閉隔離

            我是寧夏人,2009年來到伊朗,投資了一家生產五金件的工廠。

            2月初,祖國疫情形勢嚴峻,伊朗很多華人朋友張羅寄口罩回國,想為家鄉的親人和醫院提供幫助。

            一個律師朋友買了十萬只口罩,但因物流限制等原因沒能運回國,只能分發給周圍朋友留作自用。

            到了2月19日,伊朗報告了首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結合之前了解的國內疫情,我預感伊朗可能會慢慢嚴重起來,趕緊買了一批口罩發給員工,要求大家戴口罩上班。

            同時,我也準備組織安排工廠開始封閉隔離,包括所有不必要的人員不能進出工廠,給一半的伊朗員工放假,讓他們回家休息,必要崗位的員工吃住在廠里,維持工廠正常運轉。

            從出現首例確診病例到現在每天新增上千,累計兩萬多病例,伊朗官方仍然要求企業處于生產狀態。我們只能一邊承擔著包括人員工資在內的各項費用支出,一邊在盡量保證員工安全的前提下繼續生產。

            我自發組織的隔離已經進行了3周,為了安撫住在廠里的員工,會組織他們在廠里進行一些體育活動,比如打排球、踢足球。

            看到伊朗的疫情日益惡化,廠里的中國員工有些焦慮、想回國,我努力安撫大家。如果現在回國,工廠無法正常運轉,所有的員工包括伊朗員工都會面臨失業風險。另外,回國機票很難買到,只有轉機,路上遠比隔離在伊朗的感染風險高。當前國內機場防疫壓力也非常大,我們在這個時候,盡量不要給祖國添麻煩。這種特殊情況下,團結起來,才能把個人和公司的損失降到最低。

            受疫情影響,工廠訂單量減少很多,3月份至今沒有收到新的訂單,連過來詢價的客戶也沒有。我們在等當地政府的停工消息,但一直沒有等來。這意味著當前采取的隔離措施屬于個人經營行為,回家休息員工的工資也需要照常發。每天的運營成本在三萬元左右,如果一直沒訂單,現金流會越來越緊張,全部產品變成積壓庫存。如果繼續這樣生產的話我們應該撐不過三個月。雖然如此,我還是打算繼續這樣隔離,保護好員工,也期望官方措施盡快出來。

            商店經營者給在廠里隔離的員工送來食物和水。受訪者供圖

            秦格,在美國中部經營國際速遞業務的浙江人。1月末至今,他和員工們每天連續工作12個小時以上,客服24小時在線。他見證了口罩等防疫物資從“美―中”到“中―美”的轉運傳遞,經歷了芝加哥、洛杉磯、紐約等地機場爆倉,他感慨“劇情”反轉之快,盡心盡力參與到這場戰“疫”之中。

            美國華僑:快遞業瘋狂的兩個月

            1月底,在美國的華人華僑和留學生紛紛買口罩寄往國內。

            有的人為了買口罩,開了兩個多小時的車到很偏僻的鎮上找小藥房。

            我是做國際速遞的,從那時起,我們全體員工也開始了“瘋狂”忙碌,客服24小時在線,訂單量翻了20到30倍,寄送貨物為各種類型的口罩、護目鏡等。寄口罩的既有團體組織,也有個人,包括華人華僑協會、各地的同鄉會、留學生等等。雖然每個人能買到的口罩其實并不多,有的人就是寄一兩盒或者四五盒。

            我當時做了一個決定,給個人客戶的快遞費用減半。美國的人力成本比較高,寄東西很貴,比如在聯邦快遞FEDEX或者美國郵政USPS寄一個小小的東西,也要幾十甚至幾百美金。

            當時想法特別簡單,幫大家省下一些錢,多買些口罩。看到國內有難,身在海外的中國人都想做一些事情。

            到了3月份,劇情反轉,美國確診人數越來越多,我們的業務也跟著發生變動,很多華人和留學生的親戚朋友開始在中國買口罩等防疫物資寄往美國,快遞貨物量從平常時期每天50―100公斤到如今以噸計算。整個疫情期間,數以萬計的口罩和其他防護用品經過我們發往中國和美國各地。目前我們基本暫停了美國本土發往中國的快遞業務。

            最近,當地的華人華僑協會在組織大家將收到的部分口罩分給當地美國人,比如超市員工、快遞員,警察局、社區服務中心和老人院的人員,我們也向美國一些機構和團體捐贈了口罩,他們向我們表達了感謝。

            當前的疫情需要全球共同面對,大家都需要有一顆同理心。

            胡小兵,意大利米蘭文成同鄉會會長,在米蘭生活了37年,從事水產品進出口貿易,同時經營一家餐館。從開始組織僑胞為祖國捐運防疫物資到為米蘭當地患者送藥、送物資,胡小兵一直在努力戰“疫”。

            意大利華僑:志愿送藥 小區有確診病例也要出門

            我是溫州文成人,疫情爆發前回國參加文成縣政協會議,1月23日乘飛機返回米蘭,傳來武漢封城的消息。

            當天,我和當地僑會開始籌集物資,包括口罩、防護服、護目鏡等。我還負責與國內相關部門、紅十字會等溝通,協助辦理捐贈手續、聯系物流公司、配合找倉位,經常要到下半夜才能收工。

            第1批物資捐給了浙江。1月30日那天,我去到米蘭馬爾奔薩機場協助運送。如果以普通貨運方式運回國內,清關等環節會耽誤不少時間,我們跟米蘭國航溝通后決定,以個人行李托運的方式運送。我們找到一個志愿者,由他協助帶貨回國,除了給他買機票,還打算給一些錢作為感謝。對方跟我說,“你們做的是好事,買機票就很好了,錢不能要。”我們去旅行社去給他買機票時,旅行社老板說,“這機票錢,我們出了。”

            我們在米蘭有15個比較大規模的僑團、同鄉會,大家都表示要支持武漢。除了捐給浙江,我們也往武漢、北京等地分別捐贈過物資,最后一批物資在2月23日發往北京,前前后后參與過多少次捐贈我已經記不清了。

            現在反過來了,中國疫情慢慢平穩下來,意大利形勢開始嚴峻了。2月20日,意大利“1號病人”被發現。當時的意大利民眾不太重視,覺得這個病跟感冒差不了多少,照常去吃飯,去擁抱。中國人警惕性比較高,也學習國內的措施紛紛關店,比如我的餐館23號就關了。那時候意大利政府還沒有對營業作出強制性措施,很多意大利人不理解,為什么好端端就關門了?

            前幾天得知所住小區出現了感染病例,我很擔心,一回家便馬上消毒,把衣服脫了放在外面。不過做志愿服務,必須要出門。作為僑領為僑民服務是職責所在。而且事情總得有人去做,比起戰斗在一線的救護人員,我們所做的還是微不足道。

            我們上周二拿到一批浙江僑聯和文成縣政府捐贈給意大利僑胞的口罩,向米蘭及周邊地區的僑胞分發了,還分給了當地有需要的機構,比如警局、養老院等。

            緊接著浙江省派出的醫療隊到達米蘭,他們給100多個患者和疑似患者開了藥,我們去幫忙分發。我今天(3月25日)等一下又要出門,有個患者情況比較嚴重,我得把藥送到他樓下。

            準備把浙江馳援意大利僑胞的抗疫物資運往分發點。受訪者供圖

            程永升,安徽蕪湖人,在德國巴登-符騰堡州經營一家病毒檢測公司。最近,他在準備進行新冠病毒肺炎檢測儀器的研發,希望創新出更方便操作、攜帶、更低成本的檢測儀器,將來在社區醫院普及使用。

            德國華僑:籌備研發新冠肺炎檢測便攜設備

            我和我愛人2009年來到德國,兩年前我在這里創業,開發針對傳染病檢測的產品。1月25日,德國清華校友會一位師姐發動我們去各個電商、生產廠家購買防護服、口罩、護目鏡等,希望通過清華校友會把物資捐到武漢。

            我們到處打電話訂口罩,跟打仗一樣,爭分奪秒。德國很多電商借機漲價,價格漲了3―5倍,我當時訂到900盒N95口罩,但三周后才能到貨,所以這條線就斷了。校友會又從別的渠道弄到了幾千只口罩,發回了國內。當時有很多人在為祖國做事,我是其中一個配角。

            不久德國慕尼黑就發生了十幾個人感染新冠肺炎的事件。 2003年非典時,我在北京上學,被隔離在校,又從事和傳染病有關的行業,對新冠病毒的警惕比較高。早早買了幾盒口罩,盡量不去參加一些會議。但德國當地反應比較慢,比如我愛人想跟領導申請在家工作,就不被理解。3月上旬,我們住所附近有一個大型嘉年華活動,每天幾千人參加,目前我所在的州,是德國感染人數最多的。

            3月16日,德國總理默克爾宣布了盡量居家辦公等措施。我們一家人現在都在居家辦公,盡量半個月去超市采購一次。

            公司實驗室停擺,我目前只能做一些針對未來公司發展的儲備性工作。

            新冠肺炎可能不僅僅短期存在,接下來幾年我們都要做好應對準備。目前的核酸檢測還存在不少局限,檢測成本高,檢測精準度有待提升,現場取樣后還要到中心實驗室操作,工作人員需要穿著厚重的防護服操作四五個小時。

            剛好德國這邊一些機構也找到我們,詢問有沒有檢測方面的方案。去年開始我們公司針對傳染病檢測進行研發,正在進行的項目是非洲豬瘟檢測。

            我們準備開發一種新型便攜式檢測設備,它可以放在病床邊,放在社區醫院,甚至可以放在家庭里,成本也比較低,是一種分散式的而非集中式的新冠病毒檢測方式,在出現感冒發燒癥狀時可以普及使用。最近一直和合作伙伴線上學習討論,也在爭取歐盟、德國的一些政府資金支持,幫助我們快速開發。我剛剛拿到所在州40萬歐元的資助,等疫情結束后,就盡快啟動實驗室的工作。

            德國清華校友會等往國內捐贈防護物資。受訪者供圖

            (文中秦格為化名)?

            (責編:崔越、楊牧)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相關標簽: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