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兩個多月了,我們終于有了一張集體照
時間:2020年3月26日
地點:武漢金銀潭醫院
作者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第一批馳援武漢醫療隊隊員 、仁濟醫院呼吸科主治醫師查瓊芳
3月26日,援鄂第六十二天,武漢,陰,有時有大雨。
武漢的天陰沉沉的,特別悶熱。今天我休息,但我們小組昨晚商量好,今天一起上班,這是兩個多月的援鄂工作中第一次小組六位同志一起上班(平時都是三班倒,湊不齊),至于主管我們組的專家,周教授,他每天都上班,所以今天我們北三樓重癥病房第一小組終于可以來一張集體照。
昨晚我們小組就在小組群里討論了,今天上午徐老大值班,但是我們的插管病人需要轉運到南樓的ICU,運送過程中,一個醫生肯定不夠。還有病史也要走另一條通道送過去。病人要床邊交接班,病史也要交接班,還有PPT。
這個病人轉走后,我們組就清零了,可以提前休整。我們要站好整個小組的最后一班崗,把這個病人平平安安的移交好,才言勝利。
換上工作服,站在辦公室聽交班,我就冒汗了。這天氣,哪是春天啊,夏天都差不多,不過聽說明天要降溫了。交完班,鄭隊又開始清點剩下的病人數,以及到明天還有幾個病人需要轉到其他樓層。最后告訴大家,明天轉走所有病人后,我們一定要把病房和醫生辦公室、休息室打掃得干干凈凈,恢復原樣,除了病史系統,不要留下我們太多的痕跡,還給金銀潭醫院一個干凈整潔的病房。
病人要轉運,需要考慮很多問題,氧氣怎么辦?轉運呼吸機還是球囊輔助?這些問題留給組里其他人思考和解決,我做文書工作,把轉科錄寫好,病人入院的診治經過、目前情況和用藥,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劉組長抱歉地說麻煩我了,我覺得我這時候如果要挾他回上海后請我多吃幾頓飯他也會同意的。不過,看在我們組稱呼我為“組花”的份上(沒辦法,唯一一位女性,其他人不可能稱花),我就勉為其難了。
周教授讓我負責轉運病史,可以不用進病房。這怎么行呢,我們是一個小組啊,這也是我們最后一個病人。全小組一起向他申請,可以等我整理完病史一起進隔離病房,周教授同意了。
接下來隔離病房危重病人的轉運真的稱得上生死時速!周教授拍板,條件所限,捏皮球(球囊輔助通氣)轉運。護士給病人吸好痰,我們先給病人嘗試一下球囊輔助通氣,觀察幾分鐘后,病人心率和氧飽和度沒有明顯變化,可以轉運了。接下來周教授在前面領路和指導,我負責捏皮球,兩個醫生負責前面拉床,兩個醫生負責后面推床和把握床的方向,還有一個隨時關注病人氧飽和度和心率,氧氣瓶和輸液泵都放在病人床上。護士在后面推車把病人的所有東西都帶上,一支轉運危重病人的隊伍就這么“浩浩蕩蕩”出發了。
在病房走廊里的速度還好,在樓下就是奔跑了,這是生命的接力,也是和病毒的賽跑。到達南樓走病人通道,等病人進電梯,我把手里的球囊交給擠進電梯的兄弟。等待下一趟電梯時,我有一種沖動,摘下口罩,脫下防護服,讓我痛快地喘一口氣。穿著防護服一邊奔跑,一邊捏皮球,這感覺,真的可以用窒息去描述。還好理智控制了我,平靜幾分鐘后,窒息的感覺逐步好轉,坐上電梯相繼來到ICU,里面已經有醫生護士在等著我們了,順利交接班,來自六院的汪偉醫生飛快的給病人接上呼吸機,調好參數,看著病人平穩的呼吸和心率,我們的心也放下了。推著空床回病房的速度就可以慢悠悠了,否則再來一次這樣的接力賽,我得趴下了。周教授興奮地說:“我們第一小組清零了,我們勝利了!”
送完病人,整個小組在回病房路上來張合影,我們一組團結友愛的集體照,勝利的集體照!
(責任編輯:DF522)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