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王延斌
十一月底,一場蒙蒙細雨給七千年古城山東省青州市帶來了陣陣寒意,卻抵擋不住人們的熱情。
來自國防大學、科技部有關部門、中國生產力促進中心協會、國際冰壺學院中國分院、北京體育大學等單位代表不遠千里來到這里,為一個新成立的重量級分會喝彩。千呼萬喚中,中國生產力促進中心協會體育科技產業分會揭開了“紅蓋頭”。蒞臨現場并講話的團隊包括中國國史學會副會長、國防大學原副政委李殿仁中將認為,該分會的成立將為全國體育科技產業相關企業、科研機構、高校、體育機關事業單位搭建交流融通平臺,推動“產、學、研”相互轉化。
“體育強則中國強,國運興則體育興”,這句話道出了體育對于國家的巨大價值。當今時代,體育變強、變興,發展體育產業是主要途徑。據了解,2016年全國體育產業增加值6475億元,占同期GDP的比重近1%。數字看似不錯,但與國際比較,凸顯出我國體育產業發展滯后、比重偏低,需要加快發展,途徑之一便是“科技+體育”,為體育插上科技的翅膀。如今,體育科技產業分會便是用實際行動踐行這一理念。
“體育產業要想高質量發展,必須要得到科技的加持。”在成立現場,中國生產力促進中心協會理事長劉玉蘭有感而發,“體育科技產業分會在這一大背景下成立,意義非常重大。”讓她感嘆的是:從動議到成立,分會已籌備了近一年時間;在此期間,9月份,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強調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義,這使得體育科技產業分會的成立更有現實必要性。李殿仁用“恰逢其時”來形容分會的成立,“趕在政策出臺前便已籌備,說明大家具有很敏捷的洞察力和很高的政治敏銳性。”
當選為體育科技產業分會第一屆會長,全國體育運動學校聯合會副理事長、山東省體育運動學校校長安慕雷深感壓力。作為體育運動行業的資深從業者,他知道如何將“科技+”融入體育產業。
當然,將科技賦能體育產業落地、落實,在安慕雷會長背后還有一支堪稱豪華的顧問團隊,后者以中國生產力促進中心協會理事長劉玉蘭、全國體育運動學校聯合會理事長韋迪為名譽會長,顧問團隊包括中國國史學會副會長、國防大學原副政委李殿仁中將,國務院參事石定寰、原科技日報社張景安,中華全國體育基金會理事長吳齊,中國科學院院士劉嘉麒,原教育部副總督學楊貴仁,國防大學將軍劉晉豫,“泰山學者”孫晉海等。
面對未來,分會將如何發展?據分會秘書長張英透露,分會具體工作將從幾個層面開展,比如引進國外體育科技產業先進技術及經驗,搭建產業與科技供需平臺;健全和完善各類體育科技產業的服務體系,規范和引導全國體育科技產業健康發展;建立全國分會網絡信息平臺和大數據系統,為政府提供政策依據;依托開展國際、國內各職業高端從業群體體育交流活動及青少年校外科技體育活動,建立體育科技產業產品展示平臺及銷售網格體系,助力“產學研”聯動體系帶動科技體育成果應用轉化等。
“體育科技產業分會將為廣大企業、科研機構、高校、體育機關事業單位以及培訓機構,搭建資源共享、協同創新的平臺,為中國體育產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劉玉蘭最后表態說。
據了解,該分會成立當天還開展了為期5天的首期體育科技推廣活動——2019“冰壺進校園”體育師資培訓活動,來自各地120余所學校近200名校長及體育教師參加了培訓活動,助力國家實現在2022年舉辦冬奧會及“3億人上冰雪”和“2030健康中國”的戰略目標。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