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警惕連鎖效應 調整存款基準利率需謹慎

            2020-03-24 15:18:53     來源:中國經濟網

            原標題:警惕連鎖效應 調整存款基準利率需謹慎

              3月20日,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布數據顯示,1年期LPR為4.05%,5年期以上LPR為4.75%,與上月持平,此前市場推測LPR進一步下調的預期也由此落空。

              由此,市場再次傳出降低存款基準利率的呼吁。核心的原因就是雖然央行通過降準等方式釋放了相應的流動資金,但由于銀行負債成本整體偏高,并未有效引導LPR下行。在MLF政策利率不宜頻繁變動以及降準效果有限的情況下,鑒于企業和居民部門存款占銀行總負債的60%以上,適時適度下調存款基準利率,將對LPR下行產生明顯效果。

              2月20日,央行副行長劉國強也指出,存款基準利率是我國利率體系的“壓艙石”,未來將綜合考慮經濟增長、物價水平等基本面情況,適時適度進行調整。

              央行的表態雖然是略顯含糊的“調整”,但所有人都知道,現在這個階段,存款基準利率能調的方向只能是往下。而現在各方呼吁降低存款基準利率的聲音越來越大,看起來政策的最終落地也只是時間問題。

              那么問題來了,降低銀行存款基準利率,真的可以降低銀行的負債成本,在保障銀行合理息差的同時,提高銀行服務實體經濟的動力,向實體經濟傳導更多低成本的信貸資金嗎?

              支持者認為,目前銀行資金來源中,存款約占九成,而存款基準利率保持不動使得銀行整體有息負債成本下行受阻,因此銀行下調報價加點動力不足。如果央行能降低銀行存款基準利率,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銀行凈息差收窄壓力,激勵銀行進一步下調企業貸款利率。

              反對者則認為,我國的貸款基準利率正逐漸向LPR過渡,但存款基準利率仍繼續保留。這可能使商業銀行面臨基準錯配的風險。另外,當前存款利率市場化競爭早就進入白熱化階段了,存款基準利率這個設定本就象征意義大于實際意義。現在拿它出來做文章很容易適得其反,還不如通過其他方式給銀行提供“動力”。

              在筆者看來,現在這個階段,存款基準利率的下調大概率會是央行下一階段給銀行派發的“紅利”之一。但銀行能否利用好這個紅利,穩定銀行負債端成本,提升自己的綜合服務能力,還有待觀察。

              此前,各家銀行通過結構性存款和靠檔計息的“創新存款”攬儲的方式,在近期已經被央行出手規范。這就說明,銀行要想提升自己的吸儲能力,降低自己的負債成本,最根本的出路還是得從業務模式經營模式方面下功夫,跳出存款抓存款,通過支付結算業務沉淀存款資金,提供綜合金融服務吸引客戶的存款。

              另外,存款基準利率的下調必然會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舉措,考慮到該政策對金融市場的廣泛影響,首先下調的幅度不宜太大,頻次也不宜太密,以免進一步壓縮貨幣寬松的空間。其次,在直接下調存款基準利率這個政策之前,還是建議先下調政策工具利率或是超額投放流動性,讓利率在不同產品、不同期限間傳導,通過“變相降息”實現貨幣市場向信貸市場的寬松。

            (責任編輯:DF526)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