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數字經濟新業態帶來發展新機遇
李克強總理17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指出,要對“互聯網+”、平臺經濟等加大支持,發展數字經濟新業態,依托工業互聯網促進傳統產業加快上線上云,發展線上線下融合的生活服務業,支持發展共享用工平臺。
當今世界,以信息化、數字化產業發展水平為主要特征的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信息化對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產生著深刻影響,人類社會發展已經進入數字經濟發展時代,這是挑戰,更是機遇。
抓住數字經濟新業態帶來的機遇,首先就要讓數字經濟的根本內涵和重要性在全社會形成共識。從根本上講,數字經濟是數字化、數字驅動的經濟,是信息社會驅動的主要經濟形態,它已經成為一種新的業態,也是新動能和新理念。當前和今后,數字經濟的理念和生產方式應被應用到各個領域,這是時代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必然要求。2007年,我國市值排名前十的企業主要是傳統產業。到2017年,互聯網企業已經在前十名中占了7席。可見,數字經濟正在引領經濟發展并帶來經濟發展的巨大變化。互聯網時代中,數字改變世界已是不爭的事實。如果說過去20年是數字經濟從誕生到成長的懵懂過程,那么當數字經濟新業態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推動力的今天,就需要我們認清本質、抓住機遇、主動出擊,構建好這一全新業態。
構建數字經濟新業態,需要以政策和制度為核心的宏觀謀劃指導作為發力點。構建一種全新的業態,就是走出一條新路,要想走好一條新的道路,路標和指示必不可少。只有相關制度的創新緊跟數字時代的步伐,我們才能緊抓機遇,特別是各地政府,要細化和認真落實國家已經出臺的數字經濟發展相關政策和制度,抓緊推進相關配套實施細則的制定和完善。在具體工作中,我們不能只著眼于當前,更要站在順應新一輪技術革命引發的產業變革趨勢和產業浪潮的戰略高度進行政策引導和制度設計。例如,大力發展5G、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優化數字經濟服務水平,強化數字經濟人才支撐,鼓勵和激發數字技術領域的創新突破層出不窮等。
促進數字經濟新業態的健康快速發展,要抓好數字經濟與傳統產業嫁接的“手術刀”,將二者的碰撞變為融合。疫情防控中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數字技術的應用實踐和應用效果有目共睹,也更加強烈地釋放出了“必須加快構建數字經濟新業態”的信號。對此,產業調控這只大手必須抓好“融合”這把手術刀,在“云端”和傳統產業之間靈活調控、游刃有余,這種融合應該包括生產方式融合、產品融合、服務融合、競爭規則融合以及產業融合;通過融合真正做到讓數據成為新的關鍵生產要素,讓數字技術為創新驅動提供強大動力,讓數字經濟成為國民經濟的加速器,帶動和催生產業形態轉型升級。
(責任編輯:DF520)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